浮世年华:存在的遗忘与生存的视幻空间

时间:2010-05-10 10:18:27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展评>

浮世年华:存在的遗忘与生存的视幻空间——论陈劼绘画的意韵美及其当代价值

文/ 郝文杰

存在与生存,是存在主义现象学的一对常用的概念,不同于其他哲学流派的是:这对概念是如此异乎寻常地对我们生活本身的描述。在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这一部伟大的早期作品中,对人类生存的本真与非本真状态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他认为:西方自近代理性主体原则以来,越来越对大自然的本真之美蔽而不见,对存在的遗忘,使得人类显得无家可归。存在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的确仍然是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重大困境,在科学与人性、技术与艺术、理性与感性、意韵与复制之间存在着诸多难以平衡的矛盾。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每个有良知的艺术家与知识分子无不用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此问题的忧虑与思考。陈劼的绘画作品正是基于当代青年生存的历史境遇,持守着中国传统艺术的意韵美,传达着一种对周围世界真切的生命感受与大悲情结。

一、 存在的遗忘:悲秋落叶

在陈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画面大都被人与物的形象所充满,人的身体不再是现实的模拟,而是被意象化了,肢体的扭动、表情的怪诞、无根之落叶, 无不时时、处处显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这正是人类对存在遗忘后无家可归的真实写照。何谓存在?如果我们用海德格尔的解释,那就是:存在者的存在。它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无”。但它指的决不是“空”无一物,恰恰相反,它正是存在者得以共聚一体的“敞开之境”。在此境域中,存在者才作为本真之自我得以显露。但是在所有的存在者中,只有具有历史性的“此在”的人,才是天地万物之“心”,才能够领悟到存在之真谛。海氏在追溯古希腊文明中,对存在给予了如此思考。他反对的是把存在看成实体物或观念,而是认为它就是“事情之真相”。但我们当代人由于对存在的遗忘,以人类与自我为中心,实质上走向了“异化”状态。陈劼在其作品中,深深地表达了这种忧虑。比如:在《非常态链接13号》中男人、女人与熊猫等充满画幅,表达了作者对生态危机的关怀,并且希望用图像指明:人类过度的“贪欲”是产生这一危机的真正根源,这明显带有批判美学的性质。正是由于对存在之遗忘,人们成了无根之我,借用文天祥一句诗:“身世浮沉雨打萍”,在陈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人物的漂浮、倒置、迷离造成的一个“复像”与“叠映” 空间,这无疑受到夏加尔艺术思想与构图的影响。夏加尔在他的诸多作品中,也是采用了这一复调的方式,使天地神人共聚一幅作品,从而展现了他对神性的向往与对世界的“救赎”的之愿。陈劼力图在每幅作品中呈现出多种信息,显示其不甘平庸的本性,其作品构图的繁复令人望而生畏。也许,正是由于对“天命”之敬畏,才使陈劼不辞辛劳,以其耐心与精细,创造了当代人生存“真态”的这一视幻图景。

二、 当代价值:“意韵”美学的表述

正如以上所述,陈劼在抒情达意的方式上受到大师夏加尔的影响,但难能可贵的是,陈劼在创作中并没有对前辈亦步亦趋,是“学”,而不是“似”。从画面来看,尽管夏加尔采用的是象与象的“叠映”法,但是他的人与物象,依然没有脱离西方绘画传统思维,空间、造型、光线、色彩依然可见理性主体固有的可分性与不可入性。陈劼用的是油彩和丙烯颜料,画面呈现出的思维方式却关联着中国传统的写意精神,在写意之中,对传统“意韵”的美学起到了“葆真”作用。在《非常态链接5号》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浓重的乡愁,作品中描绘的“万象”,显然是一幅农村印象图。作品中的人与物的关系的密切性,一如夏加尔的描绘。但是,陈劼显然是持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对韵味的追求,而这一自觉的追求使画面的“叠映”,显现了世界与宇宙的宽广性与律动性,它不再是夏加尔作品中神性空间的建构,而就是神圣性之显现。从作品可见,陈劼在批判“无家可归”者的同时,自己却能够在生存的现实困境中找到超越之境,在批判欲望之“泛滥”之时,自己却能够潜心探索。他的作品中没有令人惊动的色彩效果,但是却有淡定自如的平和与宁静。他以良好的想象天赋与一颗良知灵敏之心,紧扣时代脉搏,把捉时代之病症,从都市到乡村,从罪的痉挛、死亡的恐惧到天堂之爱,他都一一细抚,一一品味,在万象之中透射出天地本体之光。这种本体境界,正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华与内核,它有别于西方本体的形而上,正是人们可以澄怀味道的根据。在此基础上,美学中的韵味力量也得到应有的彰现。它是人性与神性统一的体现,在当代机械复制时代,陈劼没有选择便利的传媒手段,而是用这种需要付出极大心智才能有所收效的方式,为传承中西美学精华而努力,是值得想成为真正艺术家的青年学习与研究的!

 


作品中“光韵”的消失,在本杰明看来是机械复制时代的必然结果,甚至是一种必然趋势,认为只有通过机械复制才能够与大众达到真正的沟通。这与阿多诺坚持艺术美学的真理性内涵,亦即“韵味”的不可逝性是相对的。在我看来,阿多诺的批判美学对中国当代的画坛意义更大。事实上,正如阿多诺认为,娱乐工业的效果就是把人变成物,使人之性灵与个性无处安身。这种娱乐的欺诈性便显而易见:“它一方面在表层上将快乐的装饰、各种引人入胜的花样提供给消费者;另一方面,它却在深层上通过使他们在幻想中的无意识升华忘却自己真实的自然要求而陶醉于虚假的满足之中,用隐含着的陈腐的、永远同一的形式来规范它的接受者,操纵他们的意识。” 标准化使人变成了物,中国传统艺术“韵味” 葆真的美学意义在此语境中,也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我认为陈劼的作品是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如果今后能够在个性化上再加强的话,将会有更大的收获!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