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黑白中蕴藏痛苦希望 珂勒惠支版画展巡展至武汉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22 16:08:16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珂勒惠支代表作《牺牲》。陈卓/摄

面目狰狞的死神从背后拖住一位痛苦抗争的母亲,一个孩子用双手竭力拉住母亲,不让母亲被死神带走。凝视着珂勒惠支黑白、拙劲线条的版画《死神与妇女》,你绝对不会无动于衷。

昨日,《“我的孩子,春天来了”——20世纪伟大的德国女性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作品巡回展》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也是珂勒惠支首次“做客”武汉。

珂勒惠支是20世纪德国版画家和雕塑家。1931年2月,左联五烈士被杀害,鲁迅特意从上海德国书店购得珂勒惠支的木刻《牺牲》,刊登在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上。这也是珂勒惠支的作品首次被推介到中国。1936年,《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在鲁迅去世后一年出版。在序言中,鲁迅写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德国凯绥·珂勒惠支美术馆馆长古德·弗里茨博士在文章中介绍说:“当时,鲁迅曾经去信邀请珂勒惠支为自己的作品集撰写前言,但当时由于处于纳粹的高压统治之下,她很害怕,就婉拒了鲁迅的请求。”

本次展览展出从德国和纽约购进的珂勒惠支作品原作40余幅,分三个主题(自画像,母与子,死亡)展示她三个系列的版画作品:纺织工人起义,农民战争和战争系列。作品饱含情感的张力,充满激情的、革命性的主题与表达方式最让观众感动与震撼。如果说凡·高的一生是在用一种近乎偏执狂般的笔触描绘和表达自身对于生活的渴望,那么,珂勒惠支的一生则是在用众多沉甸甸的悲惨图像,直面饥饿、疾病、死亡,以及呼号、挣扎与奋起,用并不美好的现实表达其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

“珂勒惠支以版画黑白手法表现内心世界。其真实图像的力量,好比投枪匕首的作品,对中国版画影响长达近百年。”湖北美院院长徐勇民介绍说,“她改变了中国人的审美视角,除了月份牌美人画,中国人也可以看黑糊糊的版画了;中国艺术家也懂得了在水墨韵致之外,黑白还蕴有以刀代笔的力量。”

本展由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湖美校友曾梵志为母校90周年牵线引进,将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20天。为庆祝90年华诞,湖美还将开展“美术与文献回顾展”、“优秀毕业生作品联展”、“第三届国际大学生海报双年展”等多项艺术活动。

1867.7.8- 1945.4.2,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20世纪德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她的早期作品《织工反抗》、《起义》和《死神与妇女》、《李卜克内西》、《战争》(组画)等,不仅以尖锐的形式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勇于斗争的精神传达出来,而且唤醒人们反对侵略战争,要根除战争根源,实现世界大同的理想。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的儿子被征入伍在西线阵亡。儿子去世后她创作了许多悲伤母亲的形象,宣传反战思想。她的作品充满悲伤和凄惨的情绪,如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底层人民的可悲状况。1927年应邀访问苏联,苏联的社会建设大大鼓舞了她,回国后创作的石版画《游行示威》、《团结就是力量》、《母与子》等,表明了她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新认识,艺术水平也达到一个新的境地。1933年希特勒上台,她虽然受到迫害,仍坚持作画,代表作《死亡》和《哀悼基督》以粗犷的线条,强烈的黑白对比,描绘了生与死的激烈搏斗,宣泄了她愤懑的情绪。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