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09年的“出境——广深港澳当代艺术展”的续篇,3月27日,“蝴蝶效应——两岸四地艺术交流计划”展在何香凝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交流计划以深圳为地理依托,集合了来自大陆和港、澳、台两岸四地的17位艺术家进行交流、创作,艺术家和策展人在展览主题框架下进行不断的研讨、沟通,并将交流过程中的个人思考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借以提示出两岸四地文化艺术的特殊性和共同的文化认同。
“蝴蝶效应”这一名词是由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于1963年提出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一场龙卷风。这一气象学理论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借助这一概念的比喻与象征在于:两岸四地的异质同构,都以各自的方式继承和延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或进行中国文化现代性的进程,在这一共同的现实系统中,四地文化艺术相互依存的互文性正可视为艺术上的“蝴蝶效应”现象。此外,两岸四地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形成了两岸四地艺术家在生存、认知、创作上的差异,提供了可供艺术家和策展人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话题。因此,此次展览是在共同探讨交流后,由两岸四地艺术家利用多种媒介进行视觉转换,假以“蝴蝶效应”的机制与寓意,将海峡两岸的历史、现实,个人的成长历程、记忆与对未来的期待联系起来,提示出社会变化对于个人生活、艺术创作的影响,对“拥有过去的未来”进行艺术上的相互表达,以寻求在当代文化上的认同与共识的可能性。
参加本次交流计划的艺术家共17位,包括大陆的黑一烊、黄扬、计文于、蒋鹏奕、马秋莎、邢丹文、杨心广、朱卫兵;香港的林岚、周俊辉;澳门的郭恬熙、José Drummond、朱焯信;台湾的陈敬元、吴达坤、吴季璁、姚瑞中。展览将展出装置、影像、行为艺术等多媒介作品共18件。
何香凝美术馆在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的大力支持下,希望通过进行两岸四地艺术交流与展览的方式,加强两岸四地的不断联系,并将成为何香凝美术馆的一项长期持续的展示项目。而此次“蝴蝶效应”展览可以视为该项交流计划承前启后的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