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银奖作品《零点》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展”即将于2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闭幕。这意味着美术界每五年一次的大检阅暂告一段落。
从整体上看,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在相当程度上展示了当代中国美术各个画种、门类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展览不仅在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而且体现了美术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精神,基本反映了近5年来中国美术创作的最新成果和艺术成就,反映了当下中国美术发展的基本水准和学术趋势。
尽管获奖作品的整体水平被评价为“历届美展最好、最整齐的一届”,但其中仍不乏问题。近日,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当代美术创作论坛”上,美术理论家、评论家齐聚中国美术馆,梳理与总结了此次美展的经验和问题。本文摘录了部分专家对此次美展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以期为今后美术创作的繁荣带来某种参考或借鉴。
精致的作品多,动人的作品少
虽然本届全国美展的整体创作水平很高,几乎每件作品都很精致和完整,但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并不多。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从本届美展来看,艺术家们普遍重视从现实生活出发,表现了新时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面貌。很多作品在意识观念、审美情趣方面有了鲜明的倾向性,少了琐屑、狭隘、愚昧的自我表现。同时,创作心态日趋平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新人辈出,这些现象非常令人欣慰。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第一,重题材,轻构思。过分重视题材是历届全国美展的通病。第二,尺度大,气魄小。第三,样式多,神韵少。
在评选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重表面形式、轻价值趋向;二是重眼前、轻导向,轻视创作的未来性、引领性的价值。
尚辉(《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大多数作品印象平平,在思想观念和艺术语言上具有超越性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本身就表明,当下艺术家重视技术技巧,但忽视了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悟、对时代审美的反思与追问。
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不管是思想的感动,还是情节或技巧的感动,艺术的宗旨是要感动别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直接投射在作品上,从作品中即可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从本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来看,很多艺术家只关注社会发展的大题材,而对民生缺乏关注,通过一些小细节真正剖析社会问题的作品偏少。
意向性、表现性、抽象性、象征性不够
弱化笔墨疏远写意,过分依赖图像,是目前国、油两大画种的阶段性特征。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中国画的笔墨是体现中国画精神的主要载体。从本次全国美展来看,不是笔墨好了,而是笔墨更少了、更差了。写意笔墨越来越少,写意的精神更难得看到了。
国画弱化笔墨,我不认为是一个好现象。我不主张大家都像黄宾虹、齐白石学,他们很难学,但应该学习他们的道路,而不是他们的痕迹和样式。我主张民族艺术的根基要从儿童抓起。我们这一代上小学的时候,有书法基础、国学基础,如果当时没有这样一个基础的话,民族艺术的根基就会丢失。现在启蒙年轻人的可能是麦当劳、可口可乐,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拿一拿毛笔是大有必要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并不妨碍国家走向现代化。
尚辉:这次全国美展的油画展区,具象写实油画依然占有绝对优势。一方面写实油画的手法特征更为深入,许多作品在造型语言和色彩上,在表现本民族的人文和自然特征上,都有更深入、更真切的表达。另一方面,写实油画表现出对图像的依赖性,一些作品的创作不是直接从感受对象起步,通过眼、手、心的相互配合完成形象的塑造,而是通过复制放大照片,将图像转为绘画。这种现象是当下油画存在的问题,它降低了当代中国油画的艺术水准和格调。除此之外,本届全国美展中油画作品在意向性、表现性、抽象性、象征性方面,都显得比较薄弱,个性不够丰富,探索不够鲜明。
就中国画而言,很多画家殚精竭虑地追求笔墨语言的视觉化表达。平面的设计性和图像的观念化,成为凌驾于笔墨和格调之上的价值选择。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和文化格调已悄然演变为纯视觉的表达。这种表达既让人惊喜,也让人担忧。它既是对传统的解放与开拓,也是对传统的疏离与叛逆。但缺乏精神支撑与文化含量的视觉震撼,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创造。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的当代美术创作,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存在个性缺乏、形式繁琐的问题。我觉得强化个性、简化形式应该是现代的两大特征,但这两者又是矛盾的。如果过分强调个性的表现,观众可能不理解;如果将形式极端简化,个性又没了,因此必须掌握好一个“度”。
从画种增减看全国美展嬗变
60年前的第一届全国美展,共有10个品种。这10个品种现在被淘汰的有画报、窗花、剪纸;而60年后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除增加设计、动漫等诸多品种外,传统的大众美术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漫画,都被归为综合展区。一增一减,见证了大美术的发展痕迹,也反映了时代和历史的选择。
潘鲁生(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艺术设计展从第九届全国美展开始增设,作为一个独立的展区单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对于艺术设计,我认为全国美展应该将设计师吸纳进来,而不仅仅是学院层面。它应该展示广泛的商业消费,展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前瞻性、战略性,突出行业的应用领域。同时,评审专业委员会也应该吸收包括陶瓷、建筑工艺等相关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专家。
陈履生(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前17年的新中国美术史上,连环画、年画、宣传画、漫画占有重要份额,但今天都归到了综合展区,呈现出当初不可预想的颓势。它们的处境困窘已经到了全国美展还需要不需要它们的程度。我曾经写过文章,要求美展取消年画、宣传画和漫画,因为时代给这些品类的发展带来很大制约,或者说它们已不在主流发展之列。这就是美术发展的时代性问题。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我对连环画很有情感,但连环画怎么重现辉煌?我认为连环画衰落的本质是传媒手段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以前连环画所具有的功能,现在电视、电脑都具备,而且比连环画更完善、更有优势。因此,艺术手段的变化、变异是一个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尚辉:在新媒体艺术不断挑战架上艺术的当下,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在整体的艺术格局上进行了适度调整,如增加了动漫、综合材料、陶艺等展区,这些展区的设置表明了主流美术对于影像、装置、观念等当代艺术理念有限度的认同与吸纳。特别是陶艺展区的许多作品,已脱离了传统陶艺的创作理念,将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技艺转化为具有当代意识的作品,从而使陶艺走向当代艺术的领域。可见,最集中展示中国主流美术的全国美展也在不断关注与贴近当代性。当代性不仅体现在美术创作对上述历史与现实领域的关照上,更体现在造型艺术观念与语言在当下的自我更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