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绘画

博文转载:绘画大师的关键词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19 13:28:46 | 文章来源: 雅昌博客

一位绘画大师,除了带给我们精湛的技艺和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之外,还有什么呢?他们的生活与创作也许能给我们更大的开启和提示。

品读这些绘画大师的生活,发现很多有趣之处。记录如下:

一、天赋。一个天才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天分确实有聪颖过人之处,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生理机能”。非凡的天赋对于大师是一个前提。因为有了这个前提,他就可以省出更多锤炼技艺的时间,而去创造性开拓个人的疆域。达芬奇15岁当学徒,很快他的绘画技巧就远远超过了他的老师,他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在调弄颜料。米开朗基罗十几岁在画室学习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竟然遭到老师的嫉妒和打击。毕加索8岁开始画油画,14岁“已经画得像拉斐尔一样了。”德拉克洛瓦22岁创造了《但丁和维吉尔》,26岁创作《希阿岛的屠杀》。委拉斯开兹15岁拜师学艺,20岁画作达到了让人吃惊的程度。

毕加索作品

二、偶然。没有天赋可不可以成为大师?当然可以。并不是每位大师很早就表现出了对绘画的兴趣和天分,他们也是借助偶然事件与艺术邂逅。马蒂斯21岁住院碰到一个临摹画画人,寂寞难耐之下对绘画产生了兴趣。康定斯基是一位大学法学讲师,后来看到莫奈的《干草垛》,喜欢但又不明白,所以放弃专业和职业,投身艺术。梵高一心想当个牧师却被开除,最初他只是想通过画画来表达对穷人的同情和关爱。高更30岁放弃令他暴富的股票经纪人职业,开始学画,并被批评家们讥讽为“星期天画家”。杜尚也仅仅是因为要逃避服兵役而成为了一名“艺术工作者”。他们并不是绘画的优等生,但他们依然成功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的必然性倒底在那里,可是个谁也无法说清的东西。

梵高作品

三、抗争。艺术其实就是抗争史,有与自己内心的抗争,有与疾病的抗争,有与既定秩序的抗争,有与传统观念的抗争,有与生存境遇的抗争。德拉克洛瓦在《自由引导人民》中把自己画作一个头戴高礼帽,手执长枪,冲锋在前的战士,他的一生也是如此写照。他不仅画了大量的作品,而且通过卷帙浩瀚的著述,以他的思想和深刻的洞察力对传统的艺术观念发起攻击,并深深影响了后来人。雷东年幼时患过轻度癫痫症,所以他把孤寂的情感寄托在图画中。达利因从小被视为哥哥的再生而受溺爱,在年轻的时候患有性功能障碍,所以他的画和举止其实是跟他眼中世界的抗争。蒙克从小体弱多病,家族的肺结核病和精神病一直笼罩着他,绘画其实就是他与这个世界保持关系的关系,也是他发出自己声音的途径。还有戈雅、凡高等等。

德拉克洛瓦作品

四、判逆。判逆我看是成为大师最需要必备的条件之一。这种判逆不仅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在绘画理念与同时代潮流和趋势的激烈对抗上。达芬奇发明了明暗法与透视法在当时是种离经叛道。卡拉瓦乔画的基督被称为格调下流,画的圣母也被称为像“乡下大妞”而招来非议。马奈生活放荡,不守规矩,他的作品《草地上的午餐》公然让裸体女人与男人一起坐在草坪上,因而恶名远扬。高更从上流社会逃离,漂泊到塔希提岛,娶当地少女为妻,与文明社会水火不容。还有莫迪利阿尼、罗丹、杜尚、毕加索。大师们的身上并不总是呈现人性的光辉,反而那些兽性和人性的阴影表现得更加充分。以社会的道德观而言,他们与人类的文明观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道德的破坏性,使他们建设起了一个新的艺术国度。

达利作品

五、欲望。人类有了欲望才能进步,艺术有了欲望才能拓展。一个恪守清规戒律的艺术家可能艺术水准很高,但对艺术疆域的拓展贡献很小。情欲、贪欲、占有欲,这些诱惑同样摆在绘画大师面前。在情欲面前放浪形骸的大师比比皆是。拉斐尔纵情声色,年仅37岁去世;罗丹让深爱他的学生和情人克洛岱尔崩溃致疯;莫迪利阿尼酗酒放浪,如星星闪过,转瞬即逝。在贪欲面前表现失态的也同样不少。提香就是一位对金钱和地位贪得无厌的色彩大师。他对道德不屑一顾,在享乐主义的思想下尽享风流。鲁本斯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好的外交家和生意人。他招募学生和助手,生产了大量作品,以致连他自己都说不清哪些是自己画的。还有安格尔,他有一个贫困家庭,为一块面包奔波,给别人画肖像来维持生计。为了改变命运,他投靠官方,拿破仑在世,他歌颂拿破仑;拿破仑革命失败,他又转向为复辟的波旁王朝服务。更为大家所熟悉的毕加索、达利等等,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又一片狼籍,他们是个人欲望的彻底呈现者。

莫迪利阿尼作品

六、宗教。与欲望相对应的就是宗教。对个人来说,宗教其实是对应于心灵的平静淡泊和节制,它与各种欲望的萌动和放纵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这些绘画大师的的作品大都曾涉及宗教题材,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丢勒、卡拉瓦乔等等,几乎每一位西方绘画大师都曾画过圣母、耶稣、维纳斯等宗教人物和故事,并且都在这些宗教绘画中表达了自己对宗教的理解和态度。另一方面,很多绘画大师又都是虔诚的宗教徒,继而以这种宗教精神融入到绘画之中。最执著的当属梵高。他出身于宗教家庭,是个虔诚的基督徒,无论做牧师还是画画,他都不惜以生命去爱和奉献。罗丹一度遁入空门,作了修士,他的作品充满悲怆、痛苦与殉难精神,也体现了他那种为“苦难与牺牲”献身的基督精神。米勒的现实主义作品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息。戈雅的宗教画深入地狱,安格尔的宗教面充满世俗。

米勒作品

还有一些关键词比如趣味、偏执、狂热、孤独……篇篇都大有读头,也大有写头。

读罢这些绘画大师的生活,再看他们的作品,我们就会明白,绘画大师的艺术只属于他的时代和生活,只属于他自己的情欲世界和表达空间,我们永远只能是欣赏者而无法借代和复制。

2010-1-16于兰州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