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接二连三出台振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大背景下,一面是体制内国有画院的不死不活,另一面有体制外民营画院的举步维艰。中国的画院该如何跟上时代潮流,实现新的跨越发展?苏州画院的创新发展模式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改革,是拼创新
谁也没想到,苏州画院只因一场全新运营模式的招聘,而名扬业内。其超前的三位一体运营模式与发展理念给业界带来了一缕清风。也带给前去应聘的画家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了包括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四川美院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精英300多人应聘。“当今,文化体制改革如日中天。市场经济下的文化改革,关键取决于思想观念转变,树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按市场规律和需求建立创新的运营模式,是取胜之道。”苏州画院院长沈威峰如此认为。
“三位一体”运营模式
苏州画院成立于1999年,是苏州市文联下属团体会员单位。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的苏州画院属下机构苏州画院美术馆,于2009年10月18日举办了隆重的开馆仪式。自此,一种独特的运营风格全面启动了。
集画院、画家、经纪人公司“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跳出了旧体制的传统,使得画院的主要功能是为帮助签约画家进行创作的选题规划、学术引导、专业定位,并让艺术文化经纪公司负责经营画家的作品。从而让画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实现签约画家的创造力最大化、创作资源利用最大化、产出效益最大化。这种模式跳出了体制内画院的传统经营模式,确立了一个学术导向、研究导向、创作导向的画院理念,并通过横向资源嫁接,彻底解决了画家们的创作主体与经营主体之间的矛盾困境,为画家忘我地、尽情地进行艺术创作提供了最便利的条件,最终实现“画有专工,人尽其才”的艺术创作理想。
“苏州画院将要打造中国有潜质的优秀中青年画家的孵化器。”该院院长沈威峰满眼坚定。他认为,当今,艺术界步入一个创意经济时代,优秀画家是推动艺术进步、文化企业艺术影响力的关键,要振兴要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画家自身的创作水平决定,“人才战略”是画院的发展之道。
“我作为一个画家,年少时生活贫困,深知绘画求学之路的艰辛与不易,经多年的思考,我决定实施‘尊重画家,为画家服务,为青年人引路,以画家的创作水平说话’的市场化新体制。”已海内外闻名的画家沈威峰说到此仍略显激动。
苏州画院美术馆馆长王思敏表示,苏州画院美术馆作为苏州画院属下艺术机构,传承与创新吴门神韵,以及对公益性社会功能的逐步强化是画院美术馆持续焕发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美术馆将会不断积极借鉴国内外文化事业机构先进的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和学术理念,力争在做好艺术展览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艺术平台。
以“画家”为本
“在当下的艺术产地,极少数人在享受着绝大多数人的荣光,在天价光环的背后,有的是茫然的眼睛。同一处村落里,一边是豪华的乡间别墅,一边是渴望清汤挂面的嘴,这就是所谓艺术的生存现状。”这段对艺术界的解读,在网上流传甚广。苏州画院的创新模式打破了这一窘境,为了保障优秀画家的物质生活,该院成立了“苏州画院精英扶持基金会”,它将会给签约画家扶持基金每月3000元—5000元,一年一签,签约画家每月只需向苏州画院美术馆捐赠一张以上的画即可,该院属下机构苏州画院美术馆还将给画家颁发收藏证书;画家的画作由画家与文化公司自愿签约,代理经营;如果是驻院画家,将由该院艺术委员会评审,通过之后,3年一签;画院可提供画家创作工作室及美术馆的活动场所。所有签约的画家3年之后经苏州画院艺术委员会评审,双方协商,可根据劳动法规定签订正式画家合同,包括四险一金。
“苏州画院与其他画院相比最大的特色是,它以领先独到的眼光发掘当今实力派画家加盟,资助培养一批优秀画家,为画家提供施展自己艺术才华实现个人抱负的最好平台,并且引进先进的学术理念,采用全新的运作模式全方位引导、包装、宣传艺术家,提升其个人价值,扩充其影响力。”提起为何到苏州画院参加竞聘,来自中国美院的年轻画家罗小珊说。
能否打破“中国式画院咒语”
苏州画院模式实际上是在试图打破“中国式画院咒语”。苏州画院依托文化产业大环境改善而建立起来的画院、画家、文化公司、画院美术馆、城市文化氛围相融、相通的独特发展模式,从体制、机制、模式、动力层面,为画家们的艺术创作、艺术成长提供了全新的空间,给画家们的创作自由、高质多产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既帮助和解放了画家,建立了画院、画家、文化公司的联系,又提升和塑造了城市文化品格,更创新了国内画院发展的全新模式。这种跳出传统旧体制养画家而不出成果的模式,正是破除了吴冠中先生所讲的“中国有大量养画家的画院,从中央到地方,养了一大群不下蛋的鸡”的怪圈和咒语。
苏州画院的创新发展模式对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事业,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或许,苏州画院的这种模式,在不远的某一天,将成为一种文化艺术产业的主流,一种潮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