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王冠从艺60周年书画艺术展”在辽宁美术馆开幕,共展出其国画、书法作品120余幅。中国美协秘书长刘健、中国书协秘书长戴志祺、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崔凯、辽宁美术家协会主席宋雨桂等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发来贺电表示祝贺。
此前,辽宁美协秘书长王易霓来信邀请我到沈阳参加一个展览。她告知我,展览的主人是她的父亲王冠,是一位画家。美术圈里子承父业的不在少数,所以我也未曾多想,唯一的印象是在画册中看到一幅照片——一位老者同老伴并肩站在微风中,意气风发。
10月24日,展览开幕前一天的下午,老先生执意要请第二天参加开幕式的外地嘉宾吃晚饭。席间,老先生更多的时候都在安静地听着大家聊天。在众人的话语中,我才渐渐了解面前坐着的这位老者,并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画家,他曾担任过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美协主席、辽宁画院院长等职,在“文革”之后辽宁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也许是因为席间我最年轻的缘故,辽宁美协主席宋雨桂就以年龄作为引子,讲起了他同王冠的第一次相识。宋雨桂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他所在的县里来了一位从城里下基层的美术工作者。这位美术工作者站在露天的台子上侃侃而谈美术创作的情形,给少年的宋雨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年后,宋雨桂发现当年那位站在台上的美术工作者,就是王冠。
原中国美协秘书长戴志祺也谈及早年在中国美协工作时与王冠相识的情形。当时在北京主持美协工作的中国美协秘书长华君武,经常要与各地美协(时称中国美术家协会各省分会)联系工作,当时比较重要的几个人有四川的李少言、上海的沈柔坚等,还有就是辽宁的王冠。王冠主持辽宁省美协工作时,曾承办过一系列展览,其中多次将全国美展的分展区争取到沈阳举办,极大地促进了辽宁省美术家同全国美术界的联系。
我们常说,美术史从根本上就是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的历史。简而言之,就是艺术家、作品与创作理论三者构建起来的一个整体。但实际上在美术史的构建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便是传承。但“传承”远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师傅带徒弟、老师带学生这一层面上,还在于发现、举荐人才方面。特别是在“文革”过后,大批在美术方面有过人才能的年轻人,需要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而王冠这一代美协组织者,正是活跃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正是因为他们出色的工作,为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艺术创作上,王冠长期探索、实验着一种适合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在革命战争期间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初期,王冠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书画合璧”的创作方式,以一种别开生面的人生体验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思维,创作了一批美术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面貌。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评价说:“真正将纯粹的中国绘画、书法作为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熔铸一体,互为补充,相映成趣,且令观者喜爱、同行首肯的珠联璧合效果者,唯王冠老师的‘书画同构’为其独创、独有、独擅。”
王冠生在吉林,读书在哈尔滨,工作在辽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一辈子待在东三省的黑土地上”。但是,作为原辽宁省美协的主席,王冠在职期间从未给自己办过一场展览,而这次从艺60周年的展览,也是他学画以来的首次展览!王冠很骄傲地告诉我,自己展览名称中的这个“60”很不平凡:今年是建国60周年,自己从事美术工作也刚好60年,同时,今年也是自己同老伴60年的金婚周年和他的本命年。
开幕式上,面对着台下众多的辽宁省美术工作者,很多人王冠可能都已经不认识了。这样一次展览,让我们有机会认识王冠的书画作品,更重要的是,他曾经为辽宁美术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是后来人不应该忘记的。我想,用“辽宁美术的修理工”来概括王冠,是再恰当不过的了——本来是画家,却为画家做了一辈子的事。而我们通过王冠,也能体会到老一辈美协工作者、美术组织者身上那些烙印着时代品格的不平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