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绘画

重塑历史
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
雕塑作品《京汉铁路大罢工》创作访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0-24 19:33:56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编者按

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为契机,中国184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以艺术的形式重新演绎了一遍。倘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盛世修史;但从艺术的层面来说,创作可能只是成为这段历史中的一小部分——毕竟在政治事件面前,艺术所承载的力度是有限的。但“有限”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通过艺术再现历史,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应积极面对的,这也正如雕塑作品《京汉铁路大罢工》的创作,它首先具备的,是一种历史意识。

京汉铁路大罢工这段历史如何评价,已有定论,而据史实重新塑造的创作,能否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是否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自有时间去印证,重要的是创作者对历史的深切感知和对艺术的真挚态度。且让我们走进这一创作,细细品味其背后的历史与思考。

 


傅中望、李三汉、王昇、郭雪、安维秋、李江
  京汉铁路大罢工 铸铜 300cm×540cm×200cm 2009年

时 间:2009年9月30日

地 点:湖北省艺术馆

受访者:傅中望(湖北省艺术馆馆长)

采访者:胡 莺

胡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于9月22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您负责的创作项目《京汉铁路大罢工》是此次展出的18件雕塑作品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与主创者,您能否谈谈创作的缘起、构思,以及您对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看法和参与的感受?

傅中望:选择京汉铁路大罢工这一题材主要是希望以平实的人物去体现英雄的气概。新中国成立后,主流艺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注重大人物的塑造与英雄主义式的概括,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比如雕塑艺术,在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与宏大场景时,由于自身语言的局限,多重视表现典型的、具代表性的人物。而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铁路工人为了自由和人权而反抗军阀的一次历史性壮举,它具有典型性,但它不是个人英雄式的行为,而是一种群体力量。我想用这一事件为背景,通过塑造一批贴近生活、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来营造一种氛围,从而去回顾历史、反思历史、弘扬英雄的精神。

在创作构思阶段,我们几位创作人员(李三汉、王昇、郭雪、安维秋、李江)一起查阅了很多工运史方面的资料,也到武汉二七纪念馆、郑州二七罢工纪念塔等地进行了考察,收集了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与相关的文史资料。认真研习、揣摩了这段历史后,我们决定以1923年2月7日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为背景,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火车头作为载体,将矛盾冲突聚焦于特定的场景,渲染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呈现当时的罢工情景。

胡 莺:所以,此次创作没有按传统的以少数人物来表现主题的方式,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强调人物形象的精神气度,以质朴、真实的形象呈现英勇无畏的人格力量。从人物表现上看,您沿用了写实的手法,但从整体呈现来说,却经过了提炼与概括。

傅中望:是的。人物形象必须服从整体氛围,局部必须与整体相融,这是在创作中始终要把握的。作品的整体布局是由火车头向后纵向延伸,通过站在火车上的罢工领袖与工人群众营造出罢工的氛围。人物分上下两层排列:火车头上面站立着林祥谦、施洋等几个罢工领袖,后面为纠察队长曾玉良;左右两边和车厢内是罢工工人:包括不同职业的、各阶层的对罢工持不同态度的、具代表性的工人形象。在火车头前面,则呈现出一个矛盾的空间:零乱的枕木、罢工领袖、罢工工人,以及作品前面看不见的、与之对峙的军警。总体上,这一创作还是写实的,只是根据表现需要,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胡 莺:《京汉铁路大罢工》从2006年创作草图申报至2009年放大成型、进京展出,历时三年,其间您也从湖北省美术院调任新建的湖北省艺术馆馆长,从一位艺术创作者到管理者,对作品的创作有影响吗?

傅中望:有,但这种影响可以说是一种互动。艺术馆是公共的,她所具备的功能决定了她要引导公众的审美趋向并满足公众审美需求,所以在艺术馆从事管理工作,我会整体地考虑、权衡问题,也使我对创作的把握与取舍更为平稳、适当。

在作品正式放大成型阶段,即今年4月,我们在艺术馆召开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和《三峡大坝合龙》两项入选项目的创作观摩会,邀请相关专家就创作提出意见。随后我们采纳了合理的建议进行修改,使创作更趋完善。所以我觉得,作为艺术家可以是不受任何拘束的个体,而作为管理者却随时要从整体出发,这会让人的眼界与视角更为全面。

胡 莺: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从创作角度看,您参与了85思潮,从事前卫艺术创作,并一直活跃在当代艺术的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这一主流性与主题性很强的文化建设工程,您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

傅中望:关于重大历史题材的记载与创作,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今天,国家重新把它作为一项工程,并调动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来参与,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文化工程。生活在21世纪,面对我们的文化传统,当代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应如何去做,作为一个艺术家,我认为首先要尊重历史,其次是如何处理艺术家个性和艺术作品的社会性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艺术家创作应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一“特点”必须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让大众去识别。

胡 莺:从事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是有限定的,既要考虑艺术化的再现,又要兼顾历史与事件本身。

傅中望:历史题材的创作是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并以此来表达艺术家情感的创作方式,它不同于一般题材的创作,是一种“限定性”的创造,是在特定时间、特定情景中的发挥,是历史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不是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历史题材的雕塑创作也不仅仅是空间、比例和结构的再现,而是一种将历史融入艺术的深度思考。一味强调作品的历史真实性,会变成对事实纯粹的图解,而缺乏艺术的生命与活力;只强调作品的艺术性,又会脱离事件本身,缺乏历史的可信度,因此,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作品才会有价值和意义。

胡 莺: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中庸之道?

傅中望:儒家的处世之道也未尝不可用。我从来不是一个走极端的人,即便从事前卫艺术也会把握一个度数,我会始终以传统文化为基点,不会与其背道而驰,只是在表现方式与思维上融入了当代的因素。

胡 莺:这也是您的作品一向能够保持“厚度”的主要原因。《京汉铁路大罢工》这一创作的顺利完成,可以说归于您对于重大历史题材的一种创作意识——即重塑历史。重塑历史的意义,不在于完全照搬史实或脱离真实虚构历史,而在于尊重历史本身、并结合当下的语境和时代背景给予艺术化的表现,从而客观地再现出那种让人难以忘怀的精神气度。在目前看来,这件作品也因其表达出的内涵而产生出了它应有的价值。


《京汉铁路大罢工》创作第三稿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世界陶瓷精品云集景德镇
· 光影传达美与变迁
· 水墨艺术探索展
· 年轻的梦想以艺术的形式飞扬
· 上海美术特色高中教学研讨会沪上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