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连印度当代艺术都已经这么贵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8-07 11:17:35 | 文章来源: 外滩画报

专访印度艺术家密苏·森艺术就像喝水洗澡,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中,苏伯德·古普塔在国际艺术市场最为活跃。他出生于印度佛教圣地比哈尔邦,目前生活在新德里。城市化影响着45 岁的古普塔的创作,市场化极大地改变了他的生活。4 年前,他的作品在国际拍卖市场叫价仅1-2 万欧元,如今,最高纪录早已超过百万。此次展览中,古普塔的绘画作品《跨越七大洋》,用老旧的印度车上方堆积的行李箱和包裹,隐喻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大迁徙,是他最为典型的风格。“‘印度现在’成为了一个运用多种手段,认真审慎地采用民族性来构建视觉身份,并将其传达给对此知之甚少的受众的展览。”斐安娜说。而“对此知之甚少者”,即便不是特指,也包括中国的受众们。起码,印度当代艺术大展的迟到,使得原本有机会“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中国收藏家们感叹:原来连印度当代艺术都已经这么贵了!

7 月16 日,一个名为“印度现在”的印度当代艺术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幕,密苏·森(Mithu Sen)作为20 多位印度当代艺术家的代表来到上海。这是在上海举办的最大规模的印度当代艺术联展,涵盖60 件作品,包括绘画、摄影和装置等。

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推动下,印度当代艺术在过去两年悄然崛起,无论是一线艺术家还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因为价格的提升而受到关注。定居在印度新德里的女艺术家密苏·森从与纽约、苏黎世和新德里本地画廊的合作中得到可观的报酬。38 岁的她扯着自己宽松的深色棉质上衣,摸摸脖子上古朴的银项链,又拿起做工简单颜色艳丽的棉质挎包,笑着说,对于一个没有奢华生活追求的人来说,这些其实都用不了多少钱。她把大部分的收入存了起来,带着手边的那部佳能相机,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动辄一两个月的旅行。

时常给画廊出难题

从2007 年2 月开始,密苏·森开始实践她的“馈赠”计划。她通过个人网站和媒体公布了得到她的作品的渠道和要求,所有喜欢密苏·森作品的人,写一封信寄给她,描述自己所喜欢的作品的大小或者形式,最终就可以梦想成真。这个大胆的计划让密苏·森的代理画廊大呼崩溃。作为印度的一线艺术家,她的作品无论是画廊交易还是艺术拍卖,都买家众多,价格不菲。对于不懂密苏·森作品的人而言,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那些写信的人得到的很可能是一个价值几万美元的超值大礼包,而从目前的市场行情来看,礼包每分钟都在升值。但在艺术家看来,计划本身就是一件最为得意的作品。

提到自己的慷慨给画廊带来的困扰时,密苏·森狡黠地笑了。她说,信必须是手写的,也只有那些对于她作品较为熟悉的人才能清楚地提出哪件或怎么样的艺术才是自己喜欢的。馈赠计划执行的两年期间,150 多人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给密苏·森写信。最终,艺术家信守承诺,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粉丝”们等在家里,便收到了那件钟情的艺术品,即便是昂贵的国际寄送费用也是由“偶像”支付的。在去瑞士参加展览时,密苏·森还把作品带在身边,亲自送到写信表示喜欢的人手中。

让画廊感到欣慰的是,无偿赠送的项目到今年年初已经结束了。但事实上,密苏·森的奇思妙想经常给他们出难题。她曾经强烈要求纽约的画廊把两杯她喝剩的红酒卖掉,那是和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相谈甚欢之后留下的。即便这件“作品”承载着密苏·森再多美好的回忆,与她的艺术创作关系再紧密,但画廊工作人员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如何成功地卖出去。

最近的一次展览上,所有的绘画都像洗好撑开的衣服一样被挂在晾衣架上,看展览的人必须伸出手,把“晾”在衣架上的作品拉出来,像在服装店里挑选衣服一样两手拉着画作的两端才能观看。密苏·森在展览的醒目位置写下一句令人发笑的话——如果你买这张画,可以把衣架一起拿走。而在衣架旁边,一米多高的大幅绘画镶嵌在简陋的框子里,像一本本书一样站立排列着,可以推进去或拉出来。参加展览的观众,拿起画,触碰到它,才能看清楚到底画了些什么,这让习惯于毫不费力欣赏艺术的人动了起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印度传奇艺术家连续两年被印度艺术峰会拒绝
· 印度艺术品市场不甘示弱
· 从中国到印度,艺术品炒作接力棒大转移?
· 国际上掀起“印度热”印度当代艺术正赶超中国?
· 印度画家创作迈克尔杰克逊纪念画像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