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阅读都市:阅读现代公共雕塑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8 10:28:52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六本木的市民公园里,抽象化了的地下空间断层被暴露在阳光下,与青草绿树为伴。

在忙忙碌碌的大都市里,我们用双脚阅读它的风情。城太大,我们太小,读不完的地方,夹一枚“书签”,下回继续。在上海,我们通常是记两个路名,或附近有名的地标。而在日本,你肯定能找到一个吸引你的街头雕塑,把它作为下次阅读的起点。

“躲进去”还能“跳出来”

日本的大多数城市和上海一样,人口稠密,空间资源极其珍贵。在都市空间日益高架化、地下化的今天,日本的城雕艺术家在有限的空间里玩起了“躲进去”、“跳出来”的创意游戏。

用平视角度欣赏的城雕越来越少见,而从仰视、俯视角度设置的现代雕塑成为“大势所趋”。这些作品很少采用与周遭色调反差极大或纯度很高的颜色,使它们得以低调地隐匿在高楼中间,无“喧宾夺主”之嫌,不易产生拥挤感。但当人经过时,它们却冷不丁跃到我们面前,以其独特的构型,令欣赏的目光久久逗留。

大基数方能出杰作

据实而言,上海的城雕艺术尚未成气候。而日本的公共雕塑却遍及大城小市的各个角落,摩天楼之间、大厦的外立面、人行通道的上方……给沉闷的街道带来视觉上的调节。从邮筒上慵懒可爱的石猫,到高达二三层楼,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大体量作品,“因地制宜”的创作理念颇值得我们借鉴。小型作品通常形态简约,清新雅致,如同给眼睛上了一道美味的“甜点”;大型作品则使用表面具反射性的材质,为四周略显灰暗的空间添上明快的一笔。

多年的实践提升了日本城雕的整体质量,促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标签。相比之下,起步较晚的上海城雕要走的路还很长。

没情节一样讲“故事”

很多人觉得除非描摹历史人物,雕塑作品很难讲述故事,因为它无法表达太多情节,但日本街头的雕塑却会说话。在札幌的一个养老金咨询中心前,站着两个像外星人一样的雕塑作品。乍一看觉得莫名其妙,但仔细观察,才发现那是两个拟人化的“语言泡泡”。这样的形象仿佛在告诉来到这里的人:“谈谈吧,说说你的苦恼。”

城雕并非“自顾自”的艺术品,它与自己所存在的空间紧密地结合着,和谐地呼应着。日本的公共雕塑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它们不只是阅读城市的“书签”,更是“提要”。上海正越来越美好,我们期待在不远的将来,这座城市也能拥有这样的“书签”,让我们能更好地品读、欣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宜兴中国城雕大赛评出“徐悲鸿奖”
· 殷双喜访谈:城雕融于环境 雕塑家多关注雕塑本体
· 刘建华最新公共雕塑“磁”现身上海陆家嘴
· 上海世博雕塑作品方案展开幕(高清组图)
· 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