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宣纸刺绣艺术发明人顾玉纯在展示他耗时一年半时间完成的11米长卷宣纸刺绣作品《南昌七门民俗图》。新华社记者 宋振平 摄
在赣女绣庄里有这样一幅绣品。寒石之上,两只苍鹰傲然屹立在漫天大雪之中。绣庄负责人顾玉纯向记者介绍,这幅八大山人的《双鹰图》是他用宣纸绣出的第一幅作品,也是最喜爱的一幅。“这种冷峻、孤傲却又时刻思索的精神和我在研制用宣纸刺绣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从顾玉纯开始尝试用宣纸做刺绣到最终成功,耗费了十几年的光阴,仅仅是研制适合刺绣的宣纸这一项就花了5年。
传统的赣绣是在布上完成的,但效果并不理想。“布是经纬结构的,刺绣完成后,会出现皱痕,并且反光,这对于一件刺绣品来说并没有问题,但作为一件水墨画作品,那就没有艺术风味了。”顾玉纯说,“我国的书画之所以保存下来,和宣纸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宣纸上绣水墨山水,保存的时间要比布长得多。”
于是,出身于刺绣世家的顾玉纯于1997年离开原单位南昌茶厂,开始了长达10多年的研发之路。“别人听说我要在宣纸上刺绣,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很少有人愿意借钱给我。”当时的顾玉纯带着房子抵押、亲友借的40多万元,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他多次往返于安徽的宣纸厂和自己的绣坊,只为研制出适合刺绣的宣纸。“第一批纸有一个指头那么厚,后来压,一层一层抽,不断改良。现在的纸薄如蝉翼,却很有韧性。”
找到合适的宣纸后,如何在纸上刺出图案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独辟蹊径的宣纸刺绣一经面世,便被许多专家学者誉为“前无古人”“是对中国千余年来刺绣业界的一大贡献”“冲破中国传统刺绣只能在布料上制作的外壳,将传统工艺刺绣推向文化艺术刺绣的高峰”。
现代赣绣不乏后继之人,此时的赣女绣庄有具有创作能力的人才十余人,其中三人是省级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
“我的愿望是将现代赣绣作成江西的一张名片,将来人们提起江西时,想到的不仅仅是景德镇的瓷器,还有我们的宣纸刺绣。”顾玉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