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碰撞必有所得——中国美术创作院、河南省书画院两院作品展侧记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21 09:09:12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作者:周少一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河南省书画院主办的“挥洒中原——中国美术创作院、河南省书画院两院作品展”日前在郑州市商都艺术馆闭幕。联展涵盖了两院所有创作人员的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写生,更有在写生基础上的学术思考和探索。

  两院联合写生交流由中国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满维起和河南省书画院院长谢冰毅发起,并得到两院画家的响应。画家们深感院际交流对于今天的画院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因为长期居于一隅,容易使人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圈子,交流才能共赢,可让双方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写生既为全国各地的画家交流搭造平台,又为画家们在生活中体验艺术和在艺术中提升境界努力创造了条件。

  火热的现实生活和巧夺天工的大自然,是美术家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优秀的画家,身处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总是肩负着责任感,积极而勤奋地“上山下乡”。采风过程中,画家们在巩义、登封、龙门石窟、三门峡等地,时时被美不胜收的山川风物、历史悠久的古迹遗存和生活、劳作其间的芸芸众生所打动。慨叹、流连、拍照存稿、对景写生、握手询问、促膝长谈,画家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深入了解和细细品咂沧桑古朴而又欣欣向荣的豫西大地。陶然于大自然之中,两院画家不忘切磋技艺,来自于北京的画家,和生活在河南的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感受不一样,认识方法、具体的技法也各有千秋,不管是否同意对方的艺术创作观,碰撞了就会有所收获。

  满维起的《豫西人家》、《秋临三门峡》,张复兴的《云起嵩山》,石峰的《豫西秋韵》等作品勾皴了苍翠岩幛与黄土窑院;张鸿飞的《庄户人》、《村头》、《柿子熟了》,苗再新的《少林少林》系列,潘缨的《晒粮》、《晾衣》、《柿子熟了》等人物作品,为表现朴实健朗的豫西人的内心提供了生动的一线样本;而连俊洲的《塔》等花鸟作品,则于苍厚凝重的整体形貌之外,描绘了豫西明媚鲜妍的别样侧面。还有一些画家虽然画的不是具体的豫西风光,画的仍然是原有的题材,但是大自然对心灵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两院交流的体悟,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创作当中。“写生不一定看见什么就画什么,或者非得画当地的东西,关键是有体悟并通过创作传达出来。”有画家这么说。正如东晋顾恺之作品描绘的并不是当今的人,但仍然让人感动,因为超越了具体的形并传达出神,作品才能进入永恒。可以说,在画家们舞动的毫颖之下,在那些鲜活的画面形象释读之中,我们恍若也作了一次豫西秋色游。


傣家泼水时节(国画) 郭怡孮


两口子(国画) 马国强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清正大气苍浑雄健
· 陈沛彬推出书画创意展
· 苏州为失明者举行书画义拍
· 胡正伟胡小敏展示大漠风情
· 郭睿花鸟画作品展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