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融“画”心灵之痛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5-10 14:23:18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章献明

转眼,那令人沉重的一个记忆中的日子又将来到我们的面前,“5·12”已经远不止是一个数字了。一年前,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搭起拯救灾难的中国之新时代长城,一年后,当再去回望那段已经成为历史却依然令人刻骨铭心的黑色时空时,我们依然能看到许多令我们心慰甚至骄傲自豪的感动。虽然,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些心悸的词汇和场面:倒塌、死难、呼救,同时,它也给我们更多的信心的中国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同胞,中国雄起!

作为一名小学的美术教师,除了和大多数人一样,为灾区的孩子们捐款之外,我的孩子们还用另一些方式为灾区和全国人民抗震救灾、走出阴影而加油。

那段时间,除了上课,我们时时关注着汶川的动态,也很希望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做些什么。当听说有一些受伤的孩子被转来杭州的医院治疗,有一个孩子因为被埋在废墟里时间太长怕黑,又好些天躺在病床上,最希望见到太阳时,我们集团的美术教师和学生在美术课堂上一下子创作了几百个孩子们心中的太阳,并从中挑出几十幅太阳,派代表送到这个四川同学的病床前。孩子们的太阳换来那位同学忘却伤痛后甜甜的笑。之后,我们连续进行了好几次美术课的创作,主题都是关于“我们能为灾区的小朋友做些什么”。画面上,孩子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抗震求灾的理解: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救灾场面以期望表现他们心目中的救灾英雄,用想像中他们希望最快最好的方式开展救援,用宣传画的方式哀悼灾难中的死难者……杭州的媒体还专门刊登了一幅李思捷同学创作的绘画作品《废墟中的那只手手中的那支笔》和他写的一段小诗。在与媒体合作开展的“经典学堂”活动中,我为来自全市的同学和家长们上了一堂名为《大灾之后》的课,我们用孩子们期望的方式,创作出一些“不会倒的房子”,希望我们的住所不再有危险,哪怕灾难来临……

在我看来,对于那场灾难,美术创作尽管不可能起到决定性的改变作用,但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帮助非灾区的孩子建立起“同胞”、“互助”、“人情温暖”这样的概念,而这些特殊时候开展的创作比其他时间更为深刻,更具有教育意义;对于那些灾区的孩子,一幅美术作品也不可能为他们带去革命性的改变,但它可以为那些还带着天真梦想的孩子们心灵的深处减少一些伤痛,用作品表达的方式去溶解他们心中的依然存在却暂时被封冻的希望。


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文新小学小朋友给汶川张敏同学送“太阳”

下一页爱,让我们更坚强!
上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爱,让我们更坚强!
· 绘画爱尔兰
· 风景画同样可以体现时代
· 香港举办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
· 我的抽象水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