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友1935年生,浙江宁波人,生于上海。书香世家,幼学外祖,深受诗书、文史、金石、绘画的影响。
1954年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预科一年后专攻油画兼习中国画,本科五年,曾师从吴作人、董希文、王式廓、马克西莫夫(苏联)、李斛并受教于李可染、蒋兆和等名师,故学贯中西而用之。善作插图和连环画,并为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油画作品。
195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任绘画教师至今,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中国画教授、中国收藏家协会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
八十年代后专攻中国工笔画,其白描《敦煌礼佛图卷》等多种作品为国内外广为流传。国外多有美术馆专藏,尤其是工笔山水为国内绝唱,而楼阁界画为已绝迹之画种重新注入新的活力,别开生面,可谓一人救活一个画种,并独步画坛,其意义、其水平皆有较大影响。其代表作《矾楼夜市》业界誉为惊世之作,数十年所罕见。
其主要作品有《吴苑宫观图》、《阆苑避暑图》,山水画《李白秋蒲高会》、《洞仙歌》熏人物画《清平乐》、《八仙过海》及长卷画《春江花月夜》、《成吉思汗征战图卷》(现藏日本某美术馆)、《南乡旧梦》等。
2007年入选由中央电视台CCTV-2艺术品投资、《艺术市场》、《收藏》、《收藏界》、《艺术》等27家业界核心媒体主办的“艺术之巅——强势媒体年度推荐书画名家”。
2008年出任首届华人书画年展学术委员会主席。
---------------------------------
(一)
张孝友是五十年代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五年制本科毕业的,是吴作人、董希文、王式廓先生的学生。他用功刻苦,成绩皆优。曾记得当年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革命历史画。我和他二人去江西老区走遍许多地方,收集创作素材的情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不久,他就分配去任教了,三十七年门墙桃李。由于工作需要,他教了许多门学科。现在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中国画教授。他一直是学贯中西,既善于从古人传统中学习,又能把过去学到的西画技法融会贯通。他的工笔人物、山水画,特别是楼阁界面,十分精到;构图、技巧都有创新,有很强的感染力,把一个濒于失传的画种重新开拓出来,走着别人没走过的路,创自己的风格,应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靳尚谊,系著名画家、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二)
张孝友是一位知识、修养很全面的艺术家。有不少的画家艺术技巧很高,但是对艺术、文史、书画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张孝友他从小受到这方面的家庭熏陶,并且很努力钻研,在这方面他善于学习、善于研究,所以他不但艺术修养很高,艺术技巧也很高,我认为这两者结合是他创作的最大特点。
他的画很工整,很严谨,但是他又非常注意艺术的表现力。画工整的画,特别界画,建筑楼台的界画,容易拘谨,容易比较放不开,而且布局上或者在笔墨上,往往不是说能很有情韵、有趣味、有格调,特别在格调上容易有俗的成分,比较俗。但是由于张孝友他具有艺术史的知识,有其他方面有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他把握的比较好,他在表现这种工笔画这方面,其功能有严谨的一面,有放松的一面,所以他的画整体上虚实关系处理的相当好,他的画很有看头,因为他有笔墨的功力。他确实是受了古代绘画的影响,中国的工笔画,兼工兼写的绘画,写意绘画都有很深的传统,张孝友把这些综合起来,吸收成为他自己的营养,把这方面的修养都用在他的画上去了,所以他的画相当有功力,相当有修养,相当有格调。
(作者邵大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界画是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将一片长度约为一枝笔的三分之二的竹片,一头削成半圆磨光,另一头按笔杆粗细刻一个凹槽,作为辅助工具作画时把界尺放在所需部位,将竹片凹槽抵住笔管,手握画笔与竹片,使笔片紧贴尺沿,按界尺方向运笔,能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界画适于画建筑物,其它景物用工笔技法配合。通称为“工笔界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