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染山水之梦

时间:2009-03-26 11:13:05 | 来源: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资讯>展评>

  中国画坛不乏艺术家“衰年变法”的事例,但像上海老画家柴祖舜那样古稀之年大变,而且是从一个画虎名家变为抽象水墨的探索者,却是闻所未闻。3月21日,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了60余幅柴祖舜近年创作的心象画作,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这些气势磅礴的抽象作品,竟然出自一个非常瘦小且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的老人之手。

  柴祖舜,浙江杭州人。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0世纪50年代初就读于上海美专,师从刘海粟、谢海燕、陈大羽、关良等名家,毕业后长期从事绘画教学和创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美术教师。他早期的素描作品及水彩写生画等,充分体现了他对时代特征的敏锐把握和塑造。柴祖舜日后编撰出版的《怎样画素描人像》、《芥子园画谱新编·山水篇》等书籍更展示出他扎实的素描功底。

  1970年,作为上海油画创作组组长的柴祖舜,负责创作大型油画作品《毛主席视察钢铁厂》,恢弘的场面与当年火红年代的热情在他笔下得以鲜活地显现。此作品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审阅批复,被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用宣传画的形式出版,并且出现在电影《火红的年代》里。

  经历了坎坷的主题创作之路,柴祖舜开始远离历史题材和人物肖像画。从20世纪80年代起,柴祖舜主要致力于走兽画的创作。他以兼工带写的方式画虎,将西画中对结构明暗的把握和对色彩冷暖的控制都体现在画面中,造型准确生动,色彩古朴间见多变的意趣,在海上画家中独树一帜。柴祖舜的龙虎笔势源自书法,讲求体势结构、行间布局,在构图、配景中强调意境灵动,整体尤为气势恢弘。其代表作《百虎图》长40米,以一年四季为背景,刻画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百虎雄姿,画中老虎的神态持重而威严,活泼又淘气,深深积淀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柴祖舜凭借西画的功底以及对色彩的感悟力、丰富多变的笔墨技巧,使这一长卷构图疏密得当、虚实有致,在中国画领域独具一格。

  上世纪末,西方画展被大量地引进,尤其是法籍华裔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和美国波洛克的现代抽象作品,给晚年的柴祖舜以灵犀相通的撞击,他的作品也开始由具象变为抽象,由有界转入无界。

  心象画是他年过七旬后“艺术变革”的新画种,是向世界现代艺术学习后集各方绘画之大成,嬗变创新的新艺术形式。相对于早年的绘画作品,柴祖舜的泥金泼彩心象画,更为抽象也更具气势,浓烈的色彩层层堆积,肆意自然的流淌中又被精心地控制与收放,体现了大山大水层峦叠嶂的悠远情境。中国画里传统的金壁青绿山水在他笔下展现出色彩与造型语言上极具大象无形的一面。

  他的抽象水墨大多画在仿古的御用金笺或古清皮纸上,国画颜料和油画颜料混用。其实在柴祖舜心中,抽象、具象、意象,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他的作品充盈着大山大川宏伟开阔、奔腾涌动的气象,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个看上去文静木讷的老人胸中隐藏着的火一样的激情。

  柴祖舜说:“意象立足于似又不似之间,并表意在具象、抽象之间,既是有形也是无形,偏重朦胧的效果。绘画的第一印象,讲究形式美,意象和抽象没有明确的界限,无具形的意象绘画即抽象,具象、抽象和意象都是画家追求自然美的结果。绘画是心理的表达,作品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个人绘画语言的建立与成熟。”而柴祖舜的晚年变革,很快地达到了笔随心游的境界,以及物我两忘、随心自由的创作状态。

  作为一位执著地坚守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艺术家,柴祖舜虽然身体残疾但从未放松过对艺术的追求。白天在自然中领悟,晚上闭眼忆想旧梦心境。为求画中之魂,虽行动不便,但他仍然坚持去大峡谷坐皮筏,上黄山游太平湖。他认为中国画中的勾皴点染,即使没骨法也有骨气神韵,创造和传统相连,画画为了铸魂才有生命。

  从写实的历史油画到兼工带写的龙虎图,再到恣意泼彩的金壁山水,清晰地体现了柴祖舜成熟、变革与创新的艺术底蕴与造诣。




雪莲(彩墨) 柴祖舜
 



龙脊(彩墨) 柴祖舜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