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创造性的继承——华君武的漫画人生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2-19 19:25:44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




                                 

                                 文/韦启美

华君武同志的漫画在继承我国绘画传统上有其独特的选择和成就,这是其作品的风格呈现出来的,尽管他不曾像国画家那样明确地自道继承传统或取法传统。

从华老的创造性成就看,他在我国漫画领域中的位置犹如齐白石在中国画领域的位置。二人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相当,作品意旨的贴近生活相当,雅俗共赏相当,写意而臻于形神兼备的表达技巧有共通之处,诗(文)书画结合的表达样式也近似。在近现代漫画和中国画创作中二人都开创了新的天地。

我国现代漫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兴起。开路创业的漫画家在造型手法上向三个方面借鉴:西方绘画(主要是漫画)、中国民间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不少漫画家在借鉴中不断创新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在前辈漫画家中吸取中国传统绘画精神而有突出成就且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当推丰子恺。丰子恺是中国写意性漫画的先驱,华老承续他的成就,对之作巨大变通而发扬光大。

丰子恺作品大多表现生活情趣,他观察生活,别具慧眼;华君武作品则大多揭露人民敌人和讽刺生活中的消极现象;他环视生活,目光如炬。丰笔墨自然,若不经意;华笔墨老辣,大巧若拙。丰画面疏朗,意在涵咏情趣;华结构紧劲,意在揭示题旨。二人之字皆自成一体,皆突破碑帖藩篱,丰字于自在中求雅趣,华字于调控中求力度。二人都运用诗(文)书画结合的传统绘画样式,都在表达技巧中体现传统绘画意味,但风格迥异。其根本原因应源于生活道路不同,作品题材不同,赋予艺术的社会作用不同,非仅仅关乎个性。

我国漫画家常有尝试用诗书画结合方式创作的,但或是造型手法远离传统,或是意趣和格局向文人画靠拢,成就均受到局限。华君武漫画中有不少是借鉴了传统文人画的诗书画结合的样式,却“脱胎换骨”,予以创造性的改造,使之完全适应了表现战斗的、讽刺的题材的需要和表现漫画特有的夸张荒诞的需要。不管他是否很早就有意识地以诗书画结合为探索,抑或是在创作实践中逐渐意识到并坚持和发展了诗书画结合的表现方式,纵览他近年作品,这个特点是非常显著的,并不断完善、丰富和多样。他这类作品的人物形象、题文、诗句(特别是自己创作的),以及表达诗文的书法都有机地构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甚至署名和手画的边框都体现为整体的艺术表现的不可分的部分。他对一幅作品的艺术表达的整体性有执著的追求。

华君武漫画中的字(应称书法)自成一体,极具个人面目,看不出碑帖规范的影响。我猜想他是临过碑帖的,不然其字之结体何以如此之有风神。中外漫画大多在画中写字,给形象写上字标明所象征之物,连环漫画更不免在“冒烟儿”圈中写上对话,还有写上几句幽默短句以点明画旨。西方漫画中写的字都千篇一律,无甚可观。我国漫画基本上是供报刊用的,画中字必须是规范字,要求用楷书,略用行草,也必须易识。因漫画形象大抵都是夸张、变形、怪陋、荒诞,字体必须与表达形象的手法相协调,不宜用常规书法式的楷书书写,所以我国漫画中的字体都不同程度地有意背离常规楷书,以故作稚拙者为多,无非是结体支离,东歪西斜,虽具有说明性,却缺乏增强整体表现力的艺术性(有的漫画将对话用铅字表出又当别论)。中国画的题跋是画的一个艺术构成因素,华君武漫画中的题字亦然。他的字畅达中含凝劲,藏锋不露,欹侧奇正有度(这都可以使字避免干扰形象)。从审美视觉感受上看,他的书法和画总是相得益彰,整体呈现。他的漫画竟有以字为主者,仍很耐看,甚至使欣赏者感到新的冲击。

华君武漫画的线条用笔在中国漫画中独具一格。其绘画风格贵在不可无一,不能有二。可赞赏,但不可学。知其有中国绘画的笔墨精神,但不能知其所宗。若强为之说,在古人画中,略近金农,在近人画中,得齐白石之精神,不师其迹。

华君武漫画笔墨之令人感到有味在于着笔不多却尽传神之妙。形象传神之有味在于体现了巧妙的构思,构思之有味在于他的创造性的发现。

华君武塑造形象的手法基本上运用冷面幽默,形象没有过于强烈的表情和过分夸张的形体。不管情节和人物多么荒诞,人物都似乎安于本分地存在于他的境遇中,使人感到事情就是这个样子,每个形象都是人物本来面目。形象的自然使人感到作者虚构的世界有不容置疑的真实性。他的作品中冷幽默的形象与诗文、书法、线条用笔等构成作品的因素在艺术趣味和品位上都非常协调一致,这些因素互相关联而融汇在一起,使作品总是整体地呈现,使欣赏者在得到思想领悟的同时得到审美愉悦。

华君武同志说:“我的长处就在于避短。”于是,在我国民族美术的广阔的大地上,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