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观书有感》 胡秋萍 书
释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著名书法家胡秋萍日前做客中国书法网《对话名家》栏目,和书友在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本版刊出对话摘要,以飨读者。
问:书法与写字的区别在哪儿?本人练习书法几年,进步不大,非常迷茫,感觉书法是一项低效的活动,请指导。
胡秋萍:专业书法家把书法艺术当做生命的终极追求;一般写字的是把字写得好看、能认识。
不知你的迷茫在哪里。因为书法本来就不是一项高效、一夜成名的事情,也不是能给人很快带来经济利益的事情。它没有什么效率,但能养心、悦心。
问:大多数人注定得把书法作为业余爱好,您如何看待我们?我们应如何看待书法?
胡秋萍: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能与书法结缘是一种幸事,作为业余爱好依然很好,能修身养性,从一笔一划中反观生命、体察万物。在工作之余学习书法,体会行笔过程的清净无为,享受点划结体的美妙,这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啊!人生并不是非有功利而不为,愉悦生命才是艺术的本质。在习字读书中悟道,享受生命的大快乐,幸甚至哉,夫复何求?
问:作为书法爱好者,每天应该坚持写多长时间?
胡秋萍:我除了出差和开会尽量坚持临池。爱好者每天坚持写字的时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可长可短,关键是用心。心不在焉,只能是消磨时光,不会有大的收获。
古人说:“君子须臾不可离道也。”即便你没有写字,但你的所见、所思、所求也会牵着书法。比如,看一场音乐会,你发现最好的小提琴手,在处理音符的轻重细微之处,是一般琴手难于达到的细腻,在需要表现爆发力时又那么淋漓尽致。其速度的快捷与稳准是一般琴手难于企及的。你若是一个书法家,此刻,你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面对书法,你该如何去表现你的细微之处和需要强调的地方。比如看舞蹈家表演,当你看到杨丽萍把人的肢体语言表现得如此惟妙惟肖,你也会想到,毛笔在我们手中该如何让它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让它去尽情地自由言说。
问:在您的学书经历中最重要的几个转折点是什么,您是怎么解决的?
胡秋萍:到目前为止,我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传统铸造。学习楷、隶、魏碑、行、篆,尤其是王铎、怀素、张旭、二王等。
求新求变。对于艺术的形式构成和现代性的向往,关注现代艺术。
回归传统。重新发现、学习、理解、研究传统,在不断的临摹与创作的渐变中和学识心性的修养中,逐步提升艺术审美眼光,在数十年的磨砺中,一个人的艺术风格也许会渐渐地凸显出来。当然每一次的转变都是焦虑痛苦的,解决好它,靠的仍然是一个人的勤奋、勇气和胆识。目前,我的创作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我也会在你们的提问中进行思考,这些思考都会对我的问题解决有所帮助。
问:您对“从临摹转化到创作”有什么心得?如何继承古代草书经典?如何出帖?
胡秋萍:其一,临摹不深入就无法深刻理解,无法得到传统的精髓,更无法进入创作。要潜心临帖。用心领悟其用笔的方法和结体特点,就会潜移默化,让规范化的笔法和结构,成为你生理性的习惯动作(而不是你手上原本的惯性动作)。其二,要有想法,用心琢磨写出你心中理想的字。草书的谋篇布局是检验一个书家是否智性的方面。那些不动脑筋、一味抄书的人,实际上还没有进入书法。真正的书法家首先关注的是一件作品的艺术效果和其用笔、结体、章法。对于传统必定有自己的取舍。第三,用你的眼睛和心去选择浩瀚传统中的经典,深入学习,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艺术之美。没有绝对的出帖,我们永远都在运用传统的笔法书写自己心灵的骊歌。在长期的磨砺中,把严格的技法幻化于笔下自由奔放的线条中。
问:请问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胡秋萍: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我的理解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天人合一。首先要有“矩”,就是有法度,还要有“欲”,也就是你在艺术上的想法和追求,在法则规矩的基础上表现个体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艺术不是政治,不能统一思想,统一追求。吴冠中说:艺术是向着未知方向往前走的。
草书是笔法最丰富技术难度最高的艺术,既需要深厚的功力又需要一流的才情和智慧。我自己的草书创作当向上追溯,深化草书笔法的训练,加强篆隶的学习增加古雅之气,多写小楷,使笔法细微处更加精妙。拓宽艺术视野,关注当代书法艺术,以魏晋笔法、明清气势写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问:请谈一下书法界的润格问题。有没有标准?是不是润格低了就影响书家的地位?是书家把钱看得太重,还是怕掉身价?
胡秋萍:古人说“文没有第一,武没有第二”。书法是艺术,更是大文化的范畴。只有基本的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经济发展中的书法市场也极不规范,多是书画家根据情况自定的,这其中就有心态的不同。根据市场润格来看书家的地位,是某些人的评判标准,而不是真正的艺术眼光。
问:现在的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绝大部分非常低下,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胡秋萍:大、中、小学生写不好字原因很多,其中有时代的变迁、科技电讯的发展、社会期望以及教育模式等因素。现在是资讯时代,能否写好字不再是教育的硬性要求,也不是高考、仕途、科研机构选择人才的必要条件。但是事情的发展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不知你听说没有,在台湾和南方沿海有些地区,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正在兴起,有些家长还把背诵四书五经、古诗文和写好毛笔字作为对孩子的基础教育。这是民众对国学的自发觉醒,只是还不具有普遍性。当然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要靠政府重视。实用是大众的事,书法艺术创作是少数人的事,书法在当下成了一门独立纯粹的艺术,肯定是少数人的事,没必要苛求大家都来参与。但,写好汉字是一个中国人必修的功课。
问:请谈谈对当代书风的看法。
胡秋萍:当代书风无疑是整个书法史的重要一环。中国书法在经历了解放初期的沉寂,到20世纪80年代的复兴,当下,书法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在使用简化字和电脑时代,有这么多人醉心于书法艺术,足以说明书法的魅力,因为书法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一种文化方式。
我们处在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多元时代,思想的自由、个性的张扬,必然带来艺术的多元,当代书风不会再是单一的一统格局,而是可以容纳一切艺术思想和审美追求的格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它为每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机遇。(脉 望 整理)
胡秋萍,1962年生于开封。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河南省诗词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书画院书法创作研究部主任。
书法作品在全国性展览中多次获奖,在香港、马来西亚等地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第二届“德艺双馨”会员称号。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出版有《胡秋萍书法作品集》、《胡秋萍书法艺术》、《秋歌——浸月斋诗稿》、《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行草长卷·胡秋萍行草卷》、《秋萍墨韵》、《秋萍诗韵》、《胡秋萍小品集》、《胡秋萍精品集》、《中国美术馆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集书法卷·胡秋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