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骨灰捐赠者赵德情夫妇机场被截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8-07-09 17:48:04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原定7月6日来京捐献佳佳和琦琦全部骨灰的赵德琴夫妇,(先前已经捐献了一小部分,后经他们自己的商量决定全部捐献)在成都机场被一群不明身份的都江堰市民截住,他们反对用骨灰来塑造生命之花,质问赵德琴夫妇,舒勇为什么要用骨灰做这朵花。认为这样让他们受到伤害,最终导致赵德琴夫妇无法正常登机而错过了来北京捐献的骨灰的事宜。当赵德琴打电话从机场告知情况后,我感到极度震惊,不可思议。首先我们抛开生命之花的意义不说,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有权利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可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行为。赵德琴夫妇为了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双胞胎女儿佳佳和琦琦思念,他们愿意捐献两个女儿的骨灰来支持“生命之花”这件纪念汶川大地震作品的行为,完全是一个积极有意义而合法的行为,也是他们的自由,从法律上来说任何人以不正当的理由和行为干涉公民正常自由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有关“生命之花”之花的意义,其实在很多的主流媒体的报道中都已经有过正面报道,很多先前不理解人在看到报道和解释之后,都认为生命之花是一件积极而有意义的作品,更多的人也认同赵德琴夫妇的这种行为,很多网友直接在网上留言说赵德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在这里我也不想说的太多,也不想过多去指责这些反对者,也能理解他们的情绪,只是希望他们可以冷静去想想赵德琴此举的意义。为了便于理解和沟通,我再次将生命之花的创作初衷摘录一部分发在这里。

  一朵纯白色的,美丽的惊人的花迎着狂风暴雨坚定的遥远的站在我的脑海里,任它风吹雨打,傲骨长存。此刻我猛然醒悟,这个形象就是围绕汶川大地震,而产生的各种动人的力量和精神形成的憾人心肺凄美的“生命之花”。冥冥中我觉得我必须将它呈现出来。于是我决定创作“生命之花”的作品,用它献给所有在地震中的死难者和幸存者,以及为地震作出贡献的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

  作品形式

  收集死难者的骨灰,让死难者家属自愿捐出死难者的骨灰,通过与各种技术人员的合作,用雕塑艺术的方式将收集来的骨灰变成一朵白色的美丽的花。并将它放置在水晶玻璃箱的中央。然后收集灾区的残砖瓦砾,将它们磨成灰,重新烧制成砖,用这些砖建成雕塑的基座,将所有的死难者的名字铭刻在雕塑的基座。作品完成后将它捐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或者汶川大地震纪念馆。让所有参观作品的人在参观作品时了解历史,同时缅怀每位死难者。

  生命之花的意义

  1:用素雅的花来悼念死难者,表达对死难者的尊重。

  2:用花来表达全世界人民面对灾难的大无畏精神。

  3:地震给灾区的人民留下了无法抹去的阴影,灾区的重建不仅仅是居住家园的重建,更是每个灾区人民心灵家园的重建。我们希望灾区人民在残酷的现实中能够面对美好的未来,花是美好和吉祥的象征,用花来表达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说明汶川人在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下一定能重建一个美好的汶川。

  4:用花来赞美生命的美丽。

  在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下,这朵“生命之花”将成为一朵美丽无比的花,更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朵永不凋零的生命之花。

  运用骨灰的意义

  我想很多人会质疑使用死难者的骨灰作为作品的材料,认为这是一件残酷的事情,从而来反对和阻止这件作品的发生。如果我们可以冷静的思考一下,实际上正是在这种凄美的残酷中,让我们有勇气和无畏的精神去面临真正的残酷,并真正的去思考和战胜未来。我想回避历史的人永远是一个弱者。

  1:运用死难者的骨灰,首先是用最直接的方式向死难者致敬和悼念。通过艺术让他们的生命在另一种方式中得到再生和永恒。

  2:骨灰转换为生命之花,这是一种及至的转换,可以让我们对生命和自然有着全新的理解,并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敬畏。同时真切的体会到生与死的转换,感受到希望之光。

  3:若干年后,或许人们会逐渐淡忘这段历史,然而死难者的骨灰可以以花为载体,静静的,淡淡的向我们重诉这段历史,让我们在刻骨铭心的体验和凄美中,永远铭记这次灾难。

  4:死难者的骨灰让我们无法回避真实带给我们的震撼和警示。将骨灰用艺术的方式放在博物馆里让死难者变的更有尊严。

  5:将死难者的骨灰融进花中,最直接的体现了花的傲骨气节,这正好暗喻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困难坚韧不拔的傲骨气节和精神。

  6:如果可以用这种方式处理全部的骨灰,这也是安置受难骨灰的最好和最具文化意义的方式,让每一个死者都受到尊重,又为灾区节省了各种资源。当然这也是一种新的文明的安葬方式。

  收集残砖瓦砾的意义

  1:将所有死难者的名字铭刻在用残砖作成的基座上,让这段历史变的可触摸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也让每个死难者不被历史遗忘。

  2:面对残砖瓦砾,让我们直面现实创造美好未来。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专稿] 近期展览资讯
· [专稿] 2008中国后生代油画作品展
· [专稿] “北京008”秦玉芬艺术计划
· [专稿] 英国当代艺术展
· [专稿] 袁顺0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