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中国的美术史中并不被待见的一批当代艺术家,以“主流”的姿态纷纷进入大众视野,似乎表明中国当代艺术正逐渐被中国主流价值观接纳
3月22日,著名旅法艺术家黄永砯的个人回顾展“占卜者之屋”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这个长达两个多月的展览是黄永砯在中国的第一个个展。近几年来,许多一直旅居西方并且得到西方认可的华人艺术家相继回国,在国内举办展览逐渐成为了一种热潮。
2008年初,旅居纽约的艺术家徐冰竞聘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成功,当代艺术家代表人物蔡国强,更受聘担任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当年在中国的美术史中并不被待见的一批当代艺术家,以“主流”的姿态纷纷进入大众视野,似乎表明中国当代艺术正逐渐被中国主流价值观接纳。
“我觉得可以回来了”
2006年12月27日,一直旅居美国的艺术家杨千在中国的第一个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之前,这个张晓刚曾经的同班同学已经在纽约居住了十几年。而现在,杨千选择定居北京。他卖掉了纽约的房产,把家安在北京艺术家的聚集区——望京。他说,“现在中国比较舒服。”
上世纪80年代初,杨千在四川美院学习油画,那个年代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想“出去看一看。”“其实原因很简单,第一就是学习,油画在国内根本见不到原作,我那时喜欢凡·高,但是在国内只能凭借画册猜测。第二是,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创作自由。”杨千回忆说。
杨千的祖父是建筑师,上世纪30年代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回国工作一段时间,解放后又经香港、新加坡辗转回到美国任佛罗里达大学建筑系终身教授。1982年,杨千的父亲也移居美国,两年后杨千终于得以到佛罗里达大学攻读艺术硕士。因为家庭的关系,杨千成为了第一批出国的艺术家之一。
“我去美国的路费,第一个月的房租和第一年的学费是我父亲给的,又给了我两百美金,然后我就独立生活了。”杨千说。和其他旅居国外的艺术家为生活疲于奔命不同,杨千承认自己的幸运。在美国读书期间,有一次他把自己在国内彝族地区进行的速写作品拿给导师看,导师直接把这批作品推荐到了一家画廊,画廊随即为杨千举办了一个展览,并出售这些作品。“我没想到这些习作也能卖,他们把这些画装上镜框,每幅两三百美金。”杨千说,从那之后他开始过上职业艺术家的生活。毕业后不久,杨千就迁居纽约并且购置了房产。
杨千在美国读书一年之后,国内轰轰烈烈的“八五美术运动”开始了。远在大洋彼岸的杨千十分关注。“我觉得那个美术运动非常刺激。那个时候我和国内的朋友经常通信,我和张晓刚通信长达10年之久。”杨千笑着说,“那时候我们在信里讨论的都是艺术,观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张晓刚后来回忆说,“杨千曾画过一幅漫画,画上是我们两个人同时在看月亮,我在说:“千儿,你看月亮好圆哦……”他则在说:“是不是哦?……”月亮上写着“美国”两个字。
虽然觉得国内的美术运动“刺激”,但是仍在求学的杨千并不想回国,他只充当一个“输送者”的角色,给国内的朋友们邮寄画册和资料。直到1994年,杨千有了美国绿卡,他才每年回国一次,每次在国内居住一两个月。2000年之后,在国内艺术家朋友的“鼓动”下,杨千有了回国定居的打算。“我2002年正式回到国内,我当时出国的那两个理由都不成立了,国内的氛围也很自由,我觉得可以回来了。”杨千说。
中国美术馆与当代艺术
如果说像今日美术馆这样的私立艺术机构一直致力于当代艺术的推动,那么中国美术馆作为一个官方性质的最高展览机构,它的选择则代表了中国主流艺术的取向。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位或一类艺术家可以进入中国美术馆进行展览,代表着中国主流对于这类艺术的接纳。
从“八九大展”之后,中国美术馆对于当代艺术一直持有谨慎态度。所做的大量展览基本上仍是国画书法这类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
直到2003年年底,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后,商业利益带动一些画廊和艺术机构想与中国美术馆合作,要把自己代理的艺术家送入了中国美术馆展览。
代理夏俊娜、何多苓、王庆松等艺术家的北京环碧堂画廊是最早将当代艺术家个展送进中国美术馆的画廊之一。2005年5月,年轻艺术家夏俊娜的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我们是比较早的在中国美术馆做当代艺术展览的画廊。”环碧堂画廊的主人李国胜说,“中国美术馆对于展览还是有要求和标准的,特别对于年轻的艺术家肯定比较慎重,毕竟是国家美术馆,是公共空间,除了要考虑作品品质以外还要考虑内容。”
对于参展艺术家和作品的审核一般由中国美术馆展览部和学术部来决定,代理画廊要把参展艺术家的资料以及作品上报这两个部门,并按照中国美术馆的档期安排时间。“中国美术馆的展览排得很满,一般都得提前半年准备。”李国胜说。
除相关资料外,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需要有局级以上单位开的介绍信。“要有局级单位作为主办方,我们画廊作为协办或者承办,这样才可以。我记得夏俊娜那一次的展览我们找的是黄胄基金会作为主办方,介绍信还盖着大红章呢。”李国胜笑着说。
夏俊娜的个展结束一年后,2006年4月,环碧堂画廊又把自己代理的艺术家何多苓的画作送进了中国美术馆。这一次是环碧堂画廊和山艺术基金会合作,主办方标明的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展览作品中有两幅画因为背景中有一点像春宫图,所以在展览的时候还被中国美术馆要求撤下来了。”李国胜回忆说。
公认的国家美术馆逐渐接纳当代艺术是从2002年首届广州三年展之后,而上海美术馆举行上海双年展的声势使得很多当代艺术家对于上海美术馆情有独钟。“很多当代艺术家喜欢上海美术馆,认为那边更学术一点。”中国美术馆作为官方美术馆态度更为谨慎,经常展出的是一些国画和书法作品,“一些当代艺术家也不是特别愿意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中国美术馆。”李国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