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只有我们仰视的时候,才能感受温克尔曼所描述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一位观看雅典卫城女神柱石膏雕塑的学生发出如此感叹。
4月2日,丹麦亲王Henrik向中央美术学院捐赠了包括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在内的16件欧洲经典石膏像。这同时拉开了中央美术学院校庆90周年系列活动的帷幕。4月3日至4日,“欧洲古典石膏与中国美术教育”研讨会在中央美院学术报告厅举办,全国九大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师代表和丹麦新嘉士伯基金会、丹麦皇家美术学院、丹麦国立美术馆、德国慕尼黑Klassicher Bildwerke博物馆、英国亨利摩尔学院的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研讨。
古典石膏雕塑过气了?
随着西方现代艺术兴起,古典石膏像基本退出了西方艺术教育的舞台,大部分被放进了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西方的艺术青年反抗一切社会与艺术权威,很多带有权威印记的古典石膏像被推倒,有一些甚至被彻底摧毁。而石膏像所代表的“古典主义理想之美”也被美院学生认为“早已过气”。
在我国自西画教学兴起之后,石膏雕塑教学在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教学作用,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典美的魅力,从而坚定了对艺术理想的追求。中央美院教授孙景波在回顾中央美术学院1950年至1980年的石膏教学时,一再引用雕塑家罗丹的名言“当你触摸这些石躯的时候,你能感受到它的温度”,来表达自己对石膏像的感情。他强调“对于石膏雕塑的认识不能只把它当做一种教具,而应该上升到对文化的认识”。
令人痛惜的是,在“文革”中,石膏雕塑一度被认为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代表而成为“理应”被打倒的对象。中国美术学院的石膏雕像就在此期间被毁坏殆尽,中央美院大部分馆藏石膏雕塑则在师生努力下得以幸存下来。
而在今天国内的美术学院,新兴的实用类专业,如实验电影、数码媒体、网络游戏等越来越强势。
但丹麦皇家美术学院的教授Bjom Norgaard认为,现代主义以来的艺术没有“赢得压倒性的胜利”,举例证明了现代主义以来所谓的艺术“新理念”依然追寻着古典主义经典的足迹,并批评了最新的艺术杂志、双年展把美院变成了新一代“市场斗士”的现象。他甚至在演说中反问当代艺术家:“我们有没有勇气,有没有一种道德责任感,来创造一种审美形式,并保证其在现实世界中也行之有效?当代艺术家们有没有能力创造出这样的艺术品,3000年后依然在艺术与文化领域永葆生机?”
前丹麦皇家美术学院院长Else Marie Bukdahl女士讲述了丹麦皇家美术学院及当代丹麦艺术中古典石膏雕塑对艺术教学的重要作用,同时谈到在过去的20世纪人们对于古典石膏雕塑的态度经历的重要变化。
石膏雕塑教学的新实验
“新时期石膏雕塑教学与我们将来艺术发展的需求关系是什么?”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曹力伟在自由讨论中首先提出。
湖北美术学院以教学实践作了回应。他们将艺术教育从“造型”的认知返回到“视觉”的概念。湖北美院的本科生基础教学已经完全放开,不做范画,强调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而不拘泥于绘画表现的形式语言。湖北美术学院基础部教师曹丹和张杰带来的学生作品幻灯片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亮点。在这些作品中,学生采取独立的语言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生活,已经没有课堂作业与课下作业的区分。他们的教学模式引发了一阵激烈的讨论。
张杰坦言,“一开始学生和老师都不适应”,但他随即补充“慢慢地学生适应了,每个人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发挥,教学从个别辅导变成了整体辅导”。
曹力伟肯定了湖北美院教学实践“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但是他不能肯定是否“增加了新的内涵”。
对于造型的问题,鲁迅美术学院教师张世俊认为“石膏雕塑教育不仅应该保留,还应该升华”。他说,人体模特不具备古典石膏像的经典性,学生对普通模特缺少绘画的冲动,而在古典经典石膏面前就能产生“绘画的欲望”,因此,“应把石膏教学的课题展开来,深入教学”。
而西安美术学院在全国率先引入了传统雕塑素描教育体系,并且设立了“传统雕塑素描教室”和“中国精神工作室”,在基础教学中大大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他们的报告提出了中国艺术表达方式与欧洲古典雕塑冲突之处的新课题。四川美术学院的一位教师认为这个做法非常好,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东西方两种不同的美、不同的文化”。
艺术教育的现实困境
过去国内的地方美术学院教育体系基本上都以中央美术学院为参照,而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大一统的方式不太可能,每个院校都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设置课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李家骝认为艺术教育问题的根源在于美术院校的体制问题。“学分制在美术学院根本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即使已经建立学分制的院校也不规范,因为一旦学分制真正规范地确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许多教师都将面临下岗”。李家骝说,这个棘手的问题期待有院校去触及。
目前,全国高校的石膏教学确实存在实际难题,专业性的石膏陈列馆全国仅中央美术学院才有。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每个院校都存在着自身的困难。
与会代表几乎都谈到了招生规模扩大和考前教育对美院教学体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在造型能力上学生之间形成了较大的差距。中央美院副教授袁元认为很多新生画的画“似是而非”,不会合理地安排画长画的时间,只会画考试作业,学生成了“画匠、熟练工”,并且对美术史知识知之甚少。如何解决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整体质量下降的问题成为全国艺术基础教学中共同面对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