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人约黄昏 寻找艺术家陈逸飞的足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7-05-28 01:07:37 | 文章来源: 精品购物指南

 

    雕塑《上海少女》

    在著名艺术家陈逸飞逝世2周年之际,其成名作《黄河颂》在中国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上最终以4032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他本人油画作品的最高价,也创下了中国内地油画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陈逸飞至今获得最高评价的是他的早期作品《攻占总统府》(与魏景山合作)、《保卫黄河》、《踱步》等。那些典型的现实主义绘画,显示了画家很高的造型能力和丰富才情,并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地位。大师的作品看似离我们很远,其实也很近。在北京和上海的几处艺术馆里,观众将有幸近距离接触艺术大师这一时期的顶级作品,欣赏大师的笔触。

    私博里的哈默画廊旧藏

    陈逸飞是新海派文化的代表人物,曾签约美国石油大亨——哈默博士的画廊,哈默的出现,影响了陈逸飞的一生。1985年,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访华时,将陈逸飞的一幅油画《家乡的回忆——双桥》当作礼品赠送给邓小平。哈默很欣赏陈逸飞的画,拿来送给中国领导人似乎更有意义。古镇周庄的双桥经陈逸飞的渲染显得自然古朴、美轮美奂,后还被联合国选为首日封,陈逸飞也因此奠定了他特殊的历史地位,周庄亦跟着出了名。

    在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有一个由一圈二层红顶白楼围成的四合院,面积很大,与周围低矮的平房区比较,显得格外抢眼。这是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在这里收藏着十余幅哈默的旧藏,多数是陈逸飞早期的油画经典之作。

    走进观复,大厅中的“上海少女”倚门而立,左手一把折扇,右手一个鸟笼,顾盼生姿,给刚进门的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陈逸飞的艺术之路宽阔而多变,他把自己对美的理解,对时尚的把握,从油画延伸到其他领域。《上海少女》是陈逸飞为数不多的雕塑作品之一,也是最著名的一件。这是一件两米多高的青铜雕塑,一个身材细高、扭身顾盼的盘发少女,穿着无袖旗袍,坡跟尖头拖凉鞋,右手持扇,左手手指勾着一个鸟笼,用极简单的线条将上海少女特有的娇嗲时髦表现出来,大胆而准确。2000年,雕塑完成,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摆放在上海新天地“逸飞之家”,甚至成了逸飞之家的标志。随后,《上海少女》远赴法国,在卢浮宫展览60天,成为上海与巴黎两个国际时尚城市的一个艺术结合点。

    位于博物馆二层的油画馆里陈列的《大提琴少女》,1990年曾在美国著名哈默画廊为他们兄弟二人举办的联展上展出过,当时出版画册的第一页就是这幅作品,后来被一位日本藏家用约五六万美金购得,再也没有展出拍卖过,因此保存甚好。“这是陈逸飞早期音乐题材中的精品,他这一成名作提琴系列我们家人手中也很少了。”陈逸鸣记得当时陈逸飞在美国画这幅作品时只能用“一丝不苟”来形容,“虽然这种类型对于陈逸飞来说驾轻就熟,但从选材到构图他可以认真到茶饭不思,作画全过程花了非常大的精力,所以这幅画几乎挑不出毛病。”《大提琴少女》作于1988年,作品内容简约。一位少女身着紫色晚礼服矗立在大提琴后,画面弥漫着宁静与平和的气息,圣洁而美丽、高贵而典雅。其外表容貌与装饰物结合了中西方人物的特点,在写实主义中渗透着中西方文化强烈的冲击。

    陈逸飞的画作,从大到小都非常精致,人物、构图、光线都非常有感染力。如他早期的珍品《农舍》、《晨曦》等作品在观复都能欣赏到。不仅如此,在观复参观还会不由得被它的收藏规模震惊,仅陶瓷、古家具、门窗三个馆就展示了形形色色、数以千计的珍贵藏品。

    博物馆中的珍藏

    陈逸飞是一位有才华的艺术家,这种才能在早年已锋芒尽展:1976年他与魏景山合作创作《占领总统府》(又名《蒋家王朝的覆灭》)就是一幅难得一见的经典作品,曾获全国重大历史题材作品评选一等奖。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东二层的全国解放战争馆中就能有幸亲眼目睹原作。陈逸飞创作此画时,还不到30岁。《占领总统府》的技术及精神含金量应不亚于全国美展的金牌分量,即使在今天看来,这幅作品仍然有着撼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占领总统府》其画中透着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需要。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有一批写实主义的优秀油画作品涌现出来,《占领总统府》是其中重要的一件,作品无论是艺术语言、艺术功力还是刻画角度都使人为之一振。当时表现南京解放的作品不少,陈逸飞这一幅是“从中挑出来的”。为创作这幅画,陈逸飞还专门搞了一组雕塑,以便将俯视的角度表现得更严谨。在坚实的素描功底造型基础上,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把握宏大场面的群体构图更显露出画家对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这种火辣辣的场面,在历史画创作题材的形式中,以超强的视觉冲击力量,打破人们长期形成的习作式的创作模式,飘荡在半空中的红旗预示一个时代的来临,又同时唤起人们面对胜利的崇高感。

    这幅以总统府为背景创作的国宝级油画还有一幅高仿真品,去年在总统府史料陈列馆第八展室展出。这幅复制品2米高、2.8米宽,尽管不是原尺寸复制,也是精致的艺术品,价值数万元。复制品上,连门楼上的弹孔都看得清清楚楚。

    陈逸飞赴美留学以前,在上海创作的作品,有多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77年创作的《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和人类的希望》,1980年与蔡江白合作的《寒凝大地》等。中国美术馆曾经整理出一本《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图录》,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4月出版,书中收有这两幅作品。但这些藏品并不时常展出,要想看到要格外留意中国美术馆的展讯。

    艺术街里的工作室

    没有陈逸飞,就不可能有上海泰康路艺术街。这也许是一句感情用事的话,但事实大体如此。陈逸飞对泰康路倾注了巨大的热情,泰康路也见证了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以及他倡导的大美术观念的实践行动和多元发展。

    1998年,泰康路一条弄堂里的食品机械厂在改制后准备将厂房拆了,而以前这条弄堂里有十几家小厂,是上海特定时期工业发展的缩影。而此时,卢湾区政府又计划在泰康路打造一条艺术街,这条弄堂就成了一个实验田。吴梅森是一个对老上海历史很有兴趣的人,也是老家具收藏家,他将陈逸飞请到泰康路进行实地考察,陈逸飞转了一圈后当场决定租用一间厂房做工作室。1999年8月陈逸飞先生的雕塑创作室在泰康路启用。次年,在这里完成了“东方少女”雕塑,陈逸飞先生又看中原来食品机械厂有250平方米场地的停车库,并成为第二个工作室。

    第二工作室是陶瓷创作工作室,布置成具有上海三四十年代风格的大厅,配上老家具、壁炉、冰箱、收音机使你置身在三四十年代的老上海。辅以陶瓷拉坯工场,以及陈逸飞先生在陶瓷坯上绘画,还经常举行一些艺术沙龙。第三工作室在楼上,是油画创作室,陈逸飞先生油画作品都在这里创作完成。第四工作室是“逸飞时尚”服饰的摄影工作室,逸飞时尚模特儿的照片大多数在这里拍摄。陈逸飞先生工作室共有658平方米,已成为泰康路艺术街一个亮点,曾接待无数客人。现在这条街已经成为上海的一道风景。

    
《占领总统府》

    逸飞印象

    画家

    “商人里最成功的艺术家,艺术家里最成功的商人”,这是很长时间以来国内艺术界私下议论陈逸飞的经典语句,显示了陈逸飞独一无二的成功现象。1980年,34岁的陈逸飞揣着38美元前往纽约留学,在亨特学院刻苦攻读美术硕士学位。陈逸飞笔下小桥流水、仕女弄琴的古典情韵吸引了正对与中国做生意有很浓兴趣的汉默,之后他成为汉默画廊的签约画家。1995年,陈逸飞与伦敦著名的玛勃洛画廊签约,成为第一位与之签约的亚洲画家。

    商人

    由陈逸飞本人亲自设计的逸飞视觉中心,坐落在北新桥,由原北京电视机厂的厂房改建的全新建筑,从设计图上看非常现代。陈逸飞身后到底留下多少资产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陈逸飞身后遗产等问题一直被炒得沸沸扬扬。陈逸飞生前谈到这一系列商业行为时,并不认为自己在“越位”。2002年,一本厚达400多页的时尚杂志《青年视觉》问世,向传媒业进军。不过做了5期后,由于双方利益关系没有达成一致,合作破裂。后来陈逸飞推出了《逸飞视觉》丛书。虽然在形式上有创新,但是具体赢利不是很明朗。此后,对于这个光环高度集中在“陈逸飞”三个字上的公司来说,怎样对繁多的项目进行梳理,并和众多合作方建立新的信任已经成了一大挑战。

    导演

    陈逸飞曾说,银幕就是他的画布,摄影机就是画笔,他常常在拍一部电影之前在纸上勾勒场景小样。最具有陈逸飞油画色彩的影片,应该是他在1993年完成的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此后他又拍摄了《人约黄昏》、《逃往上海》等。至于拍拍停停、费尽周折的《理发师》,陈逸飞曾透露,自己其实没什么奢望:《理发师》已经成为他艺术生涯的一部分,让他放不下。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