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象——施海、童雁汝南作品展12月29日开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2-27 16:39:57 | 文章来源: Arting365 .com

 

施海 肖像作品之一

童雁汝南 《满觉陇的同志们》作品之一

    展览时间:2006年12月29日(星期五)——2007年01月11日星期四

    开幕酒会:2006年12月29日(星期五)19:30——21:00

    展览地点:杭州南山路182-1号 雁南艺术机构 0571—87024609

    施海是一位优秀的青年雕塑家,今年来他的作品频频参加各种展览。这在雕塑家中亦是不多见,原因是雕塑不同于一些绘画,要产生一件作品很慢,需要很长时间。但施还不同,他有很多作品,有很多积累,这对于一个年轻的雕塑家来讲十分难能可贵。这些年来他一直默默地执着而自信地进行着人物雕塑的探索。在菲狄斯、米开朗杰罗、罗丹等大师经典作品中寻找众妙之门;在西方古典精神与中国古典艺术的神韵中破戒共融之源。努力且很自然的在雕塑极为物质的实体上,挥洒着他的江南才俊气质和现代性情。

    他经历了中国美术学院附中、本科、研究生的全因素雕塑造型的学院培养体系教育。学院造型艺术中的扎实工夫、娴熟的技巧,在他的作品中并不缺乏,但学院造型艺术中那种自视清高,沉溺与把玩工夫与技巧的病垢与他无缘。他的作品总是围绕着人体、人物肖像中这些雕塑传统谱系中的永恒母题进行探索;对雕塑艺术的本质力量把握、个性与激情的表达。形体与空间、泥性与手感,深刻的内涵坚持与自由的外在宣扬,而达到内外兼容、和而为一、游刃有余的水准。

    我们艺术处于一个多元互动、世上选木的潮流冲击、造化弄人的境况中。青年们要么是前卫的弄潮儿或者是心态上的趋从者;要么是习惯与功利怪圈和成见的压力逼迫的承受者。但施海长时间以来都能身处其境、心无旁骛坚持自己的雕塑探索之路。这种不乱方寸、气定神闲的艺术心态,也是我颇为欣赏之处。

    施海艺术正进入一个抒发自我的阶段。这是一种极佳状态,一定程度是“顿悟”后的自由。雕塑艺术探索并要取得成就是很艰难的,并不是朝一个方向努力即可成功。雕塑是三维的,由宽度、高度、深度构成,探索的特点不是线性的,而是空间和多个方向的。相信施海在这方面是深有体会。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院长

    人的诗者

    喜欢艺术品收藏有十几年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童和他的作品。第一次看童的作品惊讶于那份恬静和随意;洗练的画笔,准确的表达又透露出一份老练和沉思。

    我试图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因为不同于我以往所见到的甜腻、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我欣喜地发现在新生代的画家中居然有具备如此深刻思想和意境的独行者。

    艺术是一种表现语言,语者所展现的意境也体现了其本身的思想深度。

    通过朋友的介绍有幸认识了童,并对其作品有了更深的感知:

    中西方文化和艺术是两个不同体系的内容和表象,一直以来都有人试图在两种不同文化中寻找融合和撞击,更少有人用——人体或肖像,这一我们熟悉的题材去追寻这种融合。

    在童的笔下,人体、肖像这一原本固化的内容被看似随意而又准确却充满诗意的表达出来,在西画的材料和表现手段中融合了中国文化田园诗般的优美和淡然。

    吴冠中在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图中揉和了西洋绘画的色彩和跳跃感,赵无极用西洋绘画的表现元素叙述古老的庄子思想,而童却用相同的元素在熟知的题材中表达具有中国田园诗般的优美和淡然。

    在这个夏天我们感受到了童的作品似一股清风为本已喧闹的艺术圣坛带来了一份静谧和逸致。

    做为生于70年代的年轻艺者,童有着与身倶来的艺术天份,与众不同的沉静和纯真。

    既然他执着地选择了一条艰辛的艺道,那就祝愿他的探索之途越走越顺。

收藏家,鉴赏家:梁旌

1   2   3   下一页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童雁汝南写生油画展
· 西行记忆——张雷平绘画作品展上海举办
· 王芃、王田田、张永红作品展
· "形"保罗·尼尔森,王育林绘画作品展
· 飞扬色彩——李付元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