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2-12 09:59:31 | 文章来源: 世艺网

    “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的两个重要单元——“设计水墨”和“新加坡现代水墨”展览将于2006年12月11日至2007年1月10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举行。同时,“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的总开幕式也将于12月11日下午17:30在关山月美术馆中央圆厅隆重举行。
 
     一、设计水墨展

    “设计水墨”是“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特别构建的一个前瞻性、实验性的艺术创作和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展览是继2004年“第四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首次推出“设计水墨”这一概念之后,更广范围、更大规模的跨界型的艺术展览。
 
    现代设计是孕育于工业文明的一门实用艺术,它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在市场经济的强力推动下形成了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庞大体系,其影响力渗透到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设计与绘画虽然分属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并形成不一样的学科范畴,但它们却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在广义的视觉艺术的概念下,有着相似的语言母体,在当代文化语境下,借鉴、融合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图像资源,更是各门类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绘画和设计互相借鉴语言元素、相互启发,极大地拓展了其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将孕育于农业文明时期的传统水墨艺术与高度发展于信息时代的现代设计艺术予以理性的链接,使传统水墨获得更广阔的当代性视野,同时,也使实用的设计艺术得以承载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前几届水墨画双年展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种融合与碰撞,因此,我们在 “第四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中特设了一个新的单元——“设计水墨”,邀请十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设计艺术家,尝试借用传统水墨元素呈现现代设计思维,其结果是令人鼓舞的,我们看到了这一实验课题的独特魅力和潜在的学术价值,因此有必要以更开放的形式将这一课题深化下去。

    本届双年展的“设计水墨”,我们扩大了邀请参展的范围,同时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从中评选出一部分优秀作品参展。我们希望国内外的设计师和一部分理解现代设计的艺术家参与到这项前瞻性、实验性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来,共同探讨传统水墨在当代艺术的生态环境中、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语境中,如何突破传统的视觉思维与审美定势,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水墨不谨谨是东方书写与绘画的物质媒介,更是东方艺术的精神载体与文化符号,近年来,中国的设计师已自觉和不自觉地将水墨元素融入设计的创作之中;水墨对设计的介入,也可以说是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必然体现。设计水墨不仅是形式语言的融合,也是思维方式的融合,更是文化精神的理性跨越。在多元文化共生与交融的全球化背景下,设计水墨必将显示出开创性的价值与意义。

    “设计水墨”这一概念激发了设计师和艺术家们巨大的创造能量,在当代语境下展现出水墨元素丰富的表现力和视觉张力。很多知名艺术家从构思到制作,反复多次进行尝试,态度及其认真,充分表现出设计水墨实验意义。本次展览收到应邀作品40余件,除平面作品外,还有影像、装置、表演和互动等形式;如华裔德国艺术家单凡的影像装置《水墨人生——漂不白》,不仅作品形式生动有趣,还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理;中央美院设计学院陈卓的影像《弦舞丹青》是十届全国美展的银奖作品,还有台湾艺术家吴少英的影像《无形》,都是将中国音乐与流动的水墨融合起来,展示出水墨唯美的韵律;王粤飞等的装置在解构水墨单纯的物质属性同时,也对水墨的现代性发出了一串追问,从而触发人们更深层的思考。相信展览会给人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

    除应邀作品外,我们还向社会广泛征集作品,其中也不乏构思奇巧的佳作;通过评审,从中选出优秀作品与应邀作品一道呈现给广大观众。
 
    联系人:黄治成    Tel:0755-83063155, 13509645173
    
    颜为昕    Tel:0755-83063171, 13902932608
 
    二、新加坡现代水墨展

    “新加坡现代水墨展”将作为“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系列展览之一,与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同时开幕。这是继“韩国现代水墨展”之后,双年展推出的第二个国家级水墨专题展览。该展览将展出八位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画家的水墨作品共37件。

    展览开幕期间,“新加坡现代水墨研讨会”也将于12月12日9点30分至11点30分在关山月美术馆贵宾厅举行,将有分别来自新加坡和深圳的水墨画艺术家、研究人员约30名参加研讨会。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新加坡现代水墨”策展人序言   郭建超、周雁冰

    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的新加坡现代水墨展,将呈现八位具代表性的新加坡艺术家的作品。

    83岁的林子平是最年长的艺术家,至今仍坚持到印尼巴厘岛寻找灵感,进行创作。其余的参展艺术家皆出生于1940年代或以后,大多师从施香沱、范昌乾及陈宗瑞等移民自中国的新加坡第一代艺术家。
 
    新加坡水墨画的根源与风格承自上海“野逸”派系,范昌乾就曾在上海新华艺术大学求学,师从王个簃。新加坡水墨画历史也与南洋艺术学院(前南洋美专)的发展息息相关。学院于1938年成立,延续了上海艺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郭建超、蔡逸溪,《看新加坡水墨画的发展》,1993)参展艺术家洪雪珍便是南洋艺术学院美术系的主任。
 
    在多元文化的新加坡,水墨画作为一个绘画媒介及传统,汇集了多种不同的美学理念及实践。新加坡第一代艺术家陈文希的作品,便在其油画及水墨作品中融入抽象创作的概念。这在国际上也是最早以水墨媒介来创作抽象画的尝试之一。
 
    随着艺术家接触面的不断扩大,现代水墨的创作范围及空间也更显宽广。新加坡艺术家如庄声涛就拥有多年旅居海外的经历,他的艺术将旅程中所见的山水表象,同化到纯个人的语汇之中,像由美国豪迈景观所启发的《交响》,以及旅居中国杭州期间,为当地秀丽风光所创作的抽象水墨作品《月色》。洪祝安的作品,如《生命的节奏》则看到艺术家将融化到大自然中的感情呈现在作品里。艺术家把整张宣纸的背景涂以层次丰富,有肌理效果的底色,然后在上面或写或绘,笔墨构图动中带静、静中显动,创造了富现代感的水墨表现语言。
 
    以中国试验水墨而言,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水墨中的自然主义在演变为抽象及表现主义的过程中,并没有经过再现的阶段,因此试验水墨其实为绘画美学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郭雅希,质性:试验水墨报告,2005)。这是极有见地的看法;反观新加坡,在新加坡现代水墨发展的过程中,抽象及表现主义却是通过多元文化的美学形式而付诸实践的。由此可推断,新加坡水墨也为传统水墨美学开创了新的表现空间。 
 
    陈瑞献、蔡逸溪等艺术家便在哲学与宗教灵感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水墨表现方式。如陈瑞献的《夜纸鸢》里结合了卷轴水墨设色纸本,及较接近西洋艺术构思,以墨和色填满画面的图像;或蔡逸溪《蝉歌》里的几片落叶,在画中的大片留白空间中随风飘舞,寄寓着佛家“万法无常”之说,更将中国美学的“空灵”感无限延伸,引人遐想。这类作品是中国美学自然主义的当代体现。用术语来说,便是通过水墨的层次、笔法创其骨架,通过水墨的运行创其肌理。如蔡逸溪所说:水墨美学的写意表现其实和后现代的概念艺术有不少相似、平行的观点。
 
    新加坡现代水墨也呈现了东南亚的题材,充分显示了水墨作为国际绘画语言的表现力,决不仅局限于单一文化。东南亚景观如婆罗浮屠及吴歌窟不时成为画中题材,代表了宗教、文化和美学的一个整合,是跨时代、跨民族、跨国界的象征。这在文化、族群复杂的新加坡和东南亚地区别具意义。如林子平一系列与印尼巴厘岛有关的创作,利用水墨的线条及笔触,表现巴厘岛上错落有致的田园风光,极富想象力。而陈建坡画中的印度老者、芭蕉等题材,更巧妙的与中国画笔墨技法,书、画、印三者结合成整体的方式,体现了有别于中国传统水墨神韵的东南亚或南洋风情。
 
    唐大雾是新加坡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人物,许多年轻艺术家在他的艺术魅力与热情的感染下走向实验艺术,并以不同的艺术媒介来探讨观念艺术。在《手牵手》及《艺术天使》中,艺术家以水墨媒介在自制棉纸上作画,再以拼贴方式完成构图,赋予水墨创作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及可能性。而此次参展的唯一女性艺术家,同时也是新加坡独立以后出生的青年艺术家洪雪珍,则着重以建筑构图带出现代人与都市的关系,体现城市与城市居民的疏离感。    
 
    新加坡美术馆很容幸能在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中,呈现新加坡现代水墨的部分。我们感谢参与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及收藏家,尤其是许少全先生的鼎力支持,也感谢深圳主办单位,感谢他们高瞻远瞩的视野,看到水墨美学的国际意义。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设计水墨”征集作品
· 水墨新锐2006年展
· 香港创意——现代水墨画境(图)
· “油画中国”“水墨中国”系列展
· 第二届当代水墨空间展在广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