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遗失的路程:梁锡鸿艺术回顾展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1-29 00:22:50 | 文章来源: 中国艺术品网

晚霞
1 9 3 0年
2 3× 2 8 . 5 cm
油画

  由广东美术馆主办,中山大学图书协办的“遗失的路程:梁锡鸿艺术回顾展”于2006年11月28日至12月17日在广东美术馆第6、8号展厅及2楼通道展出,共展出作品131件。

  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前卫艺术家,梁锡鸿是一个长期被人们遗忘的人物,他的五十余年艺术生涯,历经了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上升期和转型期,在当前对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中,梁锡鸿个案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随着本馆对民国时期现代艺术运动研究的日渐深入,我们也获得了重新评价和认识这位艺术家的契机。

  梁锡鸿(1912-1982)20年代末就读于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期间,受到现代艺术家倪贻德等人的影响,开始对现代绘画创作及现代艺术理论发生兴趣。30年代初期求学于上海艺专和上海美专绘画研究所,并参加了决澜社第一回展。后留学东瀛,就读于日本大学艺术科,在日期间与粤籍艺术家赵兽、李东平等人组建了中华独立美术协会,通过办展览、编报刊、从事基础教育等多种形式推广他们的现代艺术理念,足迹遍及广州、上海、南京、东京、香港等多个城市。梁锡鸿与同仁们重视创作中的个性发挥,并积极引进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前卫画风,试图以此打破国内艺术界的沉闷僵局,从而为中国艺术跻身世界艺坛开辟道路。梁锡鸿本人撰写的艺术论文广泛发表于《艺风》、《良友》等报刊上,此外,他还主持编辑了《新美术》、《美术杂志》等多种颇具影响力的现代美术刊物。

  作为置身于20世纪中国沧桑时运之中的艺术家,梁锡鸿的现代艺术道路也显示了一种十分典型的曲折轨迹。抗战爆发促使他的纯粹艺术观开始转向对现实的关怀,建国之后接连遭遇运动冲击,在日益边缘化的艰难处境下,梁锡鸿仍坚持创作与著述,将艺术事业视若生命,并留下了两百余件油画及水彩作品。这些以风景写生题材为主的作品,体现出了一个醉心于现代艺术理想却颠踬于坎坷人生的边缘知识分子的寄情与喟叹,作品中绘画风格的游移摆动颇耐人寻味,时而峻整的苏式写实手法,时而淋漓的水墨韵味,时而乡情醇厚,时而梦回野兽派,纸面上一幕幕的风景既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家国河山的挚爱之情,也反映了作者持续的个性化诉求。在去世前几年,作为一个优秀的水彩画家,梁锡鸿重新为外界所认识,并被推为广州水彩画研究会首任会长,但他作为中国早期前卫艺术家的经历和贡献,却被人们所淡忘。

  本次展览将全面回顾这位理想家的艺术路程,由于梁氏早期艺术创作的成果大多已不存,我们将在历史文献的呈现中尽量弥补这一缺失,同期展出的还有梁氏后期创作的近百件原作。展览图录中除收入梁氏主要代表作品之外,还收录了他的重要学术论文。希望本次展览举办和图录出版对人们重新回顾省思这段特殊的艺术史有所裨益。


半身裸妇
1 9 3 2年
油画
已佚
载于《文华》杂志3 1期 1 9 3 2年


法租界街景
1 9 3 2年
油画
已佚
载于《文华》杂志3 1期 1 9 3 2年


静寂
1 9 8 1年
3 0× 2 3 cm
水彩


菊花
1 9 7 6年
3 8× 2 6 cm
水彩


中山小榄
1 9 8 2年
3 8× 5 2 cm
水彩
广东美术馆藏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