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不动声色—后娜拉时代的女性态度与现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11-10 23:51:01 | 文章来源: 美术同盟

 

 1917年,挪威著名的剧作家易卜生因为鲁迅的介绍而为中国人所知。他的《玩偶之家》以及该剧女主人公娜拉作为女性觉悟和解放的象征在中国家喻户晓。鲁迅曾写过:娜拉出走以后怎么样?
   

 如果说在家庭中,女性面临着人的尊严和独立的问题,那么走出家庭就意味着面临社会急剧变化所带来的更多、更尖锐的问题——家庭问题,性别问题,儿童问题,还有更重要的社会问题、全球化问题。这些问题并未在走出家庭后就能顺理成章地得到解决,而是在每天每日的遭遇中,因此必须冷静勇敢地面对它,思考它,处置它,从而找到女性解决社会问题的终极方案。

    娜拉出走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后娜拉时代的开始。

    后娜拉时代强调主动的主体。强调采取合作的、积极参与的策略,正视她们所看到的事实;同时以高度的情感来看待她们的地位,以理智来约束创造一个世界的需要,成为社会积极的建构者和创造者。

    后娜拉时代意味着“去中心”的女性主体意识的强化。消除差异、消除分化。男性不再是中心,女性也不再是边缘。在这种性别的消解和解构中,求得女性主动的自主。

    后娜拉时代意味着不动声色。“不动声色“的本意是沉着、镇定。在这里有两重意思:一是女性在表达她对世界的思考时,不再用表面的眩目、大声的呐喊、流泪的哭泣来吸引观者的眼球,而是用女性独有的内在的、冷静的、思想的力量,此为不动声;二是不再用裸露的身体和感官来表达一种私密的“小”,而是以沉静的思想和智慧,介入公共生活的“大”,此为不动色。

    挪威作为一个高度社会福利保障、高度完整、高度民主的国家,其社会环境、人文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的状态与中国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对挪威的女性来说,可能更多地要面对健全的社会体系下人的异化,精神的方向感的迷失,及来自精神方面的张力和压迫感;而中国则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处于贫富悬殊、城乡分化的裂隙中,女性在被时代洪流的裹胁中充满了焦虑、竞争感,此时她们不但要思考人的主体,还要面对残酷的生存。但毋庸质疑的是,她们都身处于消费社会、传媒时代以及全球化的情境下,面对着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对急剧动荡的文化语境,面对都市生存问题——孤独、生存焦虑、人际关系淡漠、精神沟通困难等;面对环境问题——能源快速消耗、无法逆转的污染:儿童问题——物质化、自我中心、信仰迷失、过早的成人化和人际的疏离;全球化问题——资本的强势和文化的占领和认同,跨国公司与社会变革及西方模式与本土经验。因此她们对社会现实与真实问题的关注,对于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的关注,有着不谋而合的内在的一致性。

    本次展览是中挪两国女性当代艺术的第一次展示和交流。因此我们看到,她们面对的问题是共同的,也是有差异的。她们在艺术中呈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手段、地点与媒介也是有所不同的。此次展出的挪威、中国两国十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其共同特征是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与现实发生关系,站在一个主体的立场对社会现实进行全面的感受、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思考,以一种 积极参与的精神,非激进式的方式体现了艺术家们的主体觉悟,以个人化的生存感觉和社会化的感知方式和表达方式,体现了具公共性的自觉的态度和不妥协的立场。

    本次展览作品广泛涉及了90年代以来的艺术议题,对后殖民、全球化、都市化、现代性、人性、消费文化作了进一步关注和拓展,强调直面社会现实并高度参与,挖掘作品深思熟虑后的内在力量。强调艺术家鲜明的主体意识、个人立场,张扬其个性。 作品类型涵括绘画、雕塑、装置、录像、摄影等。

    策展人/ 王宝菊

    参展艺术家:中国/陈妍音 崔岫闻 董姝茜 胡柳 彭禹 秦凤玲 孙芙蓉

    挪威/NORWAY BODIL FURU GILLIAN CARSON INGHILD KARLSEN INGRID BOOK & CARINA HEDEN MARIANNE HEIER MARIANNE HESKE SIRI HERMANSEN

    本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挪威王国驻华大使馆、挪威当代艺术办公室协办。

    开幕式时间:2006年11月4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2006年11月4日-12月3日

    展览地点:北京今日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路32号)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