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中国画廊进入群居时代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7-17 23:48:02 | 文章来源: 财经时报

                                                                                   作者:杨时旸

    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整个画廊业界也一扫过去无法赢利的阴霾,以颇为高调的态度夺回了本属于自己的艺术市场。就在轰轰烈烈的春拍纷纷落捶之时,一条号称“中国第一”的画廊街正式亮相北京。

    文化产业催生画廊街
 
  “画廊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上世纪90年代,你把画廊开在这,我就想办法离你远一点,都怕互相抢了生意,现在资源和市场好了,画廊也愿意有这种集群效应。”世纪艺苑的老板李剑光这样说道。
    这条名为观音堂的画廊街,位于北京朝阳区王四营地区,距离国贸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近千米的街道一侧,已经一字排开了44家画廊,几乎每家门口都树立着风格各异的宣传单。一些欧洲风格的咖啡座散落其中,让这条原本暴土扬尘的街道显露出了一抹艺术的味道。    
  在大约一年半以前,朝阳王四营的这条街道两旁还是一些挂着“汽车修理”、“电器配件”牌子的平房。也就在那时,当地政府有意在本地区开发文化产业以提升整个地区的形象,而这条街道作为王四营的门面更是首当其冲。
    政府在当时只是有了做文化产业的大致想法,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构思。最终决定做画廊街,还是在与一个叫做“世纪千缘”的文化公司建立关系之后。    
  “以前我们就一直想做一条专业的画廊街,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现在中国的艺术市场这么火爆,我们觉得如果能把画廊这个资源整合起来,应该能够成功。”公司的董事长张进说。    
  最初招商的时候,这里的租金每平方米1.2到1.3元,而在同时,798那边已经达到了4到5元,酒厂艺术区也到了三四元。很快,包括世纪艺苑、亚洲艺术中心、所染等在内的五六家画廊先后来到这里,开始装修自己的店面。
    
    最早的入驻者
 
  最早入驻这条画廊街的,是所染和世纪艺苑两家画廊。世纪艺苑的老板李剑光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画廊,有着十几年的历史。中间因为其他生意太忙,一度停掉了自己的画廊生意。就在两年半以前,李剑光又开始四处找房子,想让自己经营了十几年的画廊重新开张。    
  “我差一点就买了建外soho的底商,那房子要七百多万元,说实话有点吃力,我当时就想,这么多钱砸到房子上,还不如买成艺术品呢。”李剑光说他去过798,也有人想和他合作,他也去过宋庄,但是一直觉得自己经营的学院派风格和那些地方有点不太协调,而且他也一直想找一处单纯只有画廊、而不是和艺术家工作室混在一起的地方。    
  正好在那时,张进找到了他,李剑光就退掉了预定的建外soho的房子,搬到这里。李剑光在圈内十几年,和很多同行都是好朋友,由于他的鼓动,接连有几家画廊也纷纷迁到此地。所染就是其中之一。    
  “我去年夏天第一次来这里,听说这里要弄个画廊街,秋天就开始装修了。”所染的老板袁华坐在自己的画廊里,抽着烟斗这样说道,“我原来的画廊在日坛那边,现在那都快变成俄罗斯的服装市场了,一直想换个地方,后来到这里看看,就定下了。”
    
    来自台湾的画廊
 
  因为这条街道上只有画廊,而没有艺术家的工作室,所以相对于其他艺术区,这里的商业气氛更加浓郁。但是人们还是能够在不同的画廊中,看到实验色彩很浓厚的作品。除了像所染这样经营学院派的之外,也时不时能在一家画廊中看见张晓刚《肖像》之类的作品。
  来自台湾的亚洲艺术中心,从1982年开始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历史,几周前,他们在这条街道上开设了自己在大陆的第一家分画廊。   
  他们所经营的便是当代前卫的艺术家作品。展一些当代的作品,包括何多苓、赵能智在内的许多艺术家都在他们旗下。    
  看着周围每家画廊不同的定位,他们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想把当代放在重点,其他画廊很多做学院派的,我们对于那一块就往后放一放。各种风格都有,很好,也不冲突。”李宜霖说,这几天展览已经开始有人很认真地询价了。
    
    画廊街的未来
 
  张进说,他现在的遗憾就是,一期的这条街道是在还没决定要做什么之前,就已经盖好了的,个性不怎么鲜明。最近他们邀请了一些国内外的建筑设计师和二期的业主,一起规划设计,“这样就可以把每个画廊不同的个性展示出来。就像美国的SOHO区那样。”    
  在现在的设想中,这条画廊街以后要和国外的艺术街区一样,形成24小时营业,并且要定期举办联展。    
  “画廊博览会是一年一次,我们本来就有这么多的画廊集中在一起,在时间上更随意,可以十几家画廊一起办展览,也可以每年搞一次所有画廊的联合展览,那样的影响一定不小。”张进说。    
  目前已经有六十多家画廊在咨询二期的情况,其中有大约一半是国外的画廊。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爆坚定了很多国外画廊进驻中国的决心。是不是这样大规模聚居和进驻,真的能激活中国的画廊业,能使画廊夺回自己一级市场的地位?这一切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