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艺术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绘画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陈履生画展”举行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6-06-27 23:02:14 | 文章来源: 世艺网

    “陈履生画展”6月25日至7月3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共展出陈履生近年来创作的山水和梅、竹三种题材的作品50余件。

    作为学者型的画家,陈履生在美术史论研究和美术评论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已为业内同仁认可。他在新中国美术史、美术编辑学等研究领域都有一些开创性的贡献,而在《文艺报》、《美术报》等报刊开辟的专栏,以对现实的关注,以针砭时弊、观点独特、文字犀利的个人风格,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在为文之余,陈履生不断有一些绘画创作。他的画和他的研究以及评论一样,同样具有其语言的独特性。所画山水以雪景为主,在天寒地冻、意境荒寒的景象中,峰石突兀,怪石嶙峋,罕有人迹,具有相当的海拔高度,表现了他五赴西藏、走遍西藏每一个地区的切身感受。他对雪景的理解,以及对雪景意境的把握,都可以在古人的诗句中找到合适的画题,这正是他面对现实发思古之幽情的一种表达。在他的画中,没有传统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蹊径、亭台、楼阁、舟桥等元素,而是以极简的山峰和石头以及烟云、泉水这些有限的画面构成元素,表现出山水画审美的现代性。他在传统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不仅表达了现代山水画的意境和趣味,而且诠释了传统文人画的在当代发展中的现代性的一些内容。他在画中基本上抛弃了传统山水画的一些皴法,代之以与他的山水风格相吻合的表现手法,从而显现了他的绘画在语言上的独特性。

    陈履生所画的梅花前无古人,以直立的梅花姿态,以新干的茁壮的精神,一改古人梅花出斜枝的结体方式,也一改古人所追求的老干的苍劲味道,同样表现了古人赋予梅花的君子品格,却具有耐人寻味的现代意味。他画的梅花,注重枝干的穿插,于千变万化中表现出严谨和精心。他的这种结体方式脱离了古代的范式,来自于生活,和对于生活中的梅花的悉心观察和研究。他通过“写”的方式而获得了梅花的精神品格和中国画的“写”的趣味,当然,他也通过古人对于梅花吟诵的一些诗句,连接了人们对于梅花在文化上的认同。

    自成家法是陈履生绘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他的这种“陈氏风格”的画面,构图奇特,章法谨严;以书入画,强调意境、趣味和韵致;他善于运用题款的方式,不仅补画面的不足,而且还以这种方式作为形成自我风格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他在画面中表现出的多方面的学养,特别是从研究出发而发之于笔端的绘画方式,都有别于当代的一些“专业”画家,成为当代文人绘画的代表之一。他在画面中表现出的书法上的功底和成就,表明了他对于承续中国画传统的一些基本的想法,也表现了他对于发展当代中国画艺术的理解。

    文气勃发的陈履生的绘画,在笔墨和精神之间的营造,所表现出来的当代文人和当代艺术的精神,是他守望的精神家园,是值得品味和解读的一道午后的功夫茶。

    陈履生,1956年生于江苏扬中市。1982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获学士学位,同时考入该院美术历史及理论专业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获得刘海粟奖学金。1985年分配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2002年调入中国画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2004年调中国美术馆。20年来潜心研究美术历史及理论,并从事美术批评、美术创作。获中央美院首届“张安治教授美术史论奖学基金”,获“北京市文联2001年文艺评论二等奖”,出版著作(包括编著)30余种,其中有《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以“艺术”的名义》等;发表各种论文百余篇。先后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个人画集3种。建有私人博物馆“油灯博物馆”。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学术一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月刊副主编,《当代中国画》月刊主编。兼任南京艺术学院、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杂志编委,中国艺术视窗网总监。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