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 英国艺术专区 > 影视 \ 音乐

为电影量身订乐的大师们(一)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12-01 09:30:01 | 文章来源: 英使馆文化处

电影配乐,同电影特效一样,早就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工艺,而不再是所谓的电影附属品了。很多电影都是凭借优美的配乐将电影所表达的内涵传递到人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是人类的灵魂,是抒发感情最有效的方式,还能进一步诠释电影的构思,不用太多言语便让人陶醉其中,最终使二者共同成为经典。

50年代的配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

英国电影历来与好莱坞有着不同的文化、地理、历史与民族气质,英国电影配乐也常常顺理成章地被用来与好莱坞电影配乐对读,并使人们更加清晰地掌握两者之异同。其实自从有声电影创立以来,好莱坞便网罗了不少来自欧洲的音乐家从事电影配乐工作,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逐步建立起独特的电影配乐风格。

约翰•巴利(John Barry)

但是比起密集又过于煽情的好莱坞电影配乐,英国电影的配乐一直保留着自己的独特之处。英国电影倾向于为电影中的每个人物、每个地点、每段内心情感细心设计不同的配乐,以配合剧情所需,更加灵活和细腻,以音乐呈现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这一点在来自英国的默片喜剧大师卓别林(Charles Chaplin)这里便已初见端倪。这位惯于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师连音乐也是一手包办,影片中的每个场景与情节都有着独特的音乐衬托,是最早的为每一个人物真正量身订造的电影配乐。50年代的配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Bernard Herrmann)按照英国电影配乐的惯例,为英国导演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西北偏北》(North By Northwest)写下了50段场景与主题音乐,可谓细致之至。

帕特里克•道尔(Patrick Doyle)

瑞秋•波特曼(Rachel Portman)
  1997年凭借电影《芳心爱漫游》(Emma)的原声带获得第六十九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舞片配乐奖的瑞秋•波特曼(Rachel Portman)是史上第一位获奖的女性配乐家。她曾参与制作了多部大型音乐剧,电影作品有《浓情巧克力》(Chocolate)、《蒙娜丽莎的微笑》( Mona Lisa Smile )等。
  最早在主流电影里最打动观众芳心的英国配乐家首推约翰·巴利(John Barry),这位生于英国约克(York)的作曲家自1957年建立自己的爵士乐团后,进军到电影配乐工作中来。《007》系列电影(007)大都以他的音乐为依归,旋律上集冒险、香艳、刺激与幻想于一体。而来自苏格兰的配乐大师帕特里克道尔(Patrick Doyle)近年来在《亨利五世》(Henry V)、《哈姆雷特》(Hamlet)、《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以及《高斯福庄园》(Gosford Park)这类英国文学改编的电影中的配乐表现出了与英国文学同样迷人的魅力。

华裔电影导演王颖(Wayne Wang)对于她的曲风十分偏爱,影片《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和《烟》(Smoke)都请她来作曲,其中《喜福会》开场的《天鹅之歌》(Swan Song)以胡琴、笛箫结合管弦乐,让这种哀怨之情瞬间便打进了观众的内心,听起来俨然具有东方风情的大师之作。

与朋友分享此事: 分享到搜狐微博  
         
相关文章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