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 英国艺术专区 > 影视 \ 音乐

雷·哈里豪森:改变电影的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7-17 13:37:07 | 文章来源: 英使馆文化处

1.《杰逊王子战群妖》的停格拍摄魔法

2.雷·哈里豪森的创意1

3.雷·哈里豪森的创意2

4、雷·哈里豪森工作照

5、雷·哈里豪森作品《神秘小岛》

6、雷·哈里豪森和彼得·杰克逊同台亮相

  在世界电影的百年图谱上,闪耀着众多星光熠熠的大师形象,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这位电影界的“科幻电影鼻祖”,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中,他用电影影响了世界影坛的发展进程,他,真的“改变”了电影。

  为了庆祝雷·哈里豪森的90岁生日,伦敦电影博物馆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展览,专门展出哈里豪森和他的电影,而由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和英国电影协会组织的典礼在伦敦举行,由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主持。一个个电影行业里举足轻重的大腕明星到场或者通过视频传达了他们对雷·哈里豪森的无限敬意与祝贺。在宴会行将结束之际,里克·贝克(Rick Baker),这位六次奥斯卡奖得主对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令人震撼的问题——“如果雷·哈里豪森从来没有出生过,我们的世界将会怎样?”

  雷·哈里豪森,这位享誉世界的英国定格动画大师,电影视觉特效大师,被誉为“当代视觉特效之父”,远在1950年代的一些黑白电影当中,他就利用模型的停格拍摄动画特效。

  40年代初,他进入电影界,首先跟随乔治·帕尔(George Pal)运用定格动画技术摄制了一系列童话寓言故事。二战后,他在电影特技专家威利斯·奥布赖恩(Hugh O'Brian)手下协助制作了《人猿乔·杨》(Mighty Joe Young),该片获得1949年奥斯卡最佳特殊效果金像奖。在奥布莱恩的影响下,哈里豪森创造出一系列更加优秀的影片。1963 年,《杰逊王子战群妖》(Jason and the Argonauts)是他真正获得业界瞩目的开端,这也是电影史上有关逐格动画摄影的经典之作。他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创作了诸多著名作品,如1958 年的 《辛巴达的第七次航行》(The Seventh Voyage of Sinbad)和1981 年的旧版《诸神之战》(Clash of the Titans),几乎每一部都成为特技电影的经典。1952年,他首次担任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的特殊效果处理,1977年他作为制片人摄制了电影《辛巴达和老虎的眼睛》(Sinbad and the Eye of the Tiger)。

  近一个世纪以来,雷·哈里豪森作为新一代特技大师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神话,以其惊险的动作效果为全世界无数电影制作人和影迷带来了数不尽的灵感和乐趣。凭借着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将定格动画技术推向了一个颠峰,这种视觉效果艺术手段影响了整整一代观众——而今国际电影界的众多大腕人物,诸如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等都是雷·哈里豪森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如果没有雷·哈里豪森,相信世界电影工业将为之大变。如果没有哈里豪森,就不会有《星球大战》(Star Wars)、《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大白鲨》(Jaws),也不会有华理士(Jaws)和格勒米特(Gromit——《超级无敌掌门狗》里的主角)。这些还只是间接的损失,没有哈里豪森,就没有《杰逊王子战群妖》和《辛巴达的第七次航行》——这可不是每一个深爱哈里豪森电影的人所钟爱的世界。

  在英国电影协会组织的庆祝会上,彼得·杰克逊带来了一些他早期的、哈里豪森式的家庭电影,比如他14岁时在一个新西兰的海滩上边蹦边挥舞着一把剑——他知道《辛巴达的第七次航行》里那场和骷髅的战斗是先拍的实景真人表演,所以他也这么做了,但他不知道怎么在影片里加入骷髅,因此只剩下了干打。“如果没有哈里豪森的话,彼得·杰克逊就估计就只能剪羊毛了”(彼得·杰克逊来自盛产羊毛的新西兰)。

  布莱德·伯里(Brad bury)曾在车库里看哈里豪森做他的奇特小恐龙和可怕面具,那晚他们带着这些面具去派拉蒙电影院看午夜场,还吓到了其他顾客。而他的女儿瓦妮莎·哈里豪森(Vanessa Harryhausen)小时候就用《大小人国游记》里的短吻鳄木偶和《暴龙关吉》里的大象木偶来当玩具。她通过看她爸爸的电影就能看到她的玩具都活了,简直是真实版本的《玩具总动员》。

  2003年6月10日,雷·哈里豪森荣获好莱坞最高荣誉,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下了一颗星。然而,与其说这是为了表彰他改变了电影,倒不如说他改变了更多人的童年、记忆,以及人生。

图片出处:

http://www.guardian.co.uk/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