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苏丁肖像展:侍从、厨师、旅店侍者”(Soutine’s Portraits: Cooks, Waiters& Bellboys)于2017年10月19日在英国伦敦科陶德画廊(The Courtauld Gallery)开幕。该展览将展出至次年1月21日。本次展览展出了白俄罗斯画家柴姆•苏丁(Chaim Soutine)关于20世纪20年代法国餐馆、酒店工作人员的系列肖像画作品。冷漠残酷的人性透过画中各色的制服在纸面渗透了出来。
活生生的行尸走肉:《屠夫》(Butcher Boy),约1919-1920,柴姆•苏丁,图片:Courtauld Gallery, Simon Capstick-Dale (New York)
画中的小屠夫全身通红,就像一个刚结束犯罪行为、沾染了浑身血迹的杀手一般。他黑漆漆的瞳孔中折射出一丝矛盾和恐慌。其中一只眼睛像是一坨混杂了粉色、红色和白色的块状物一般贴在脸上,显得十分的不和谐。他的工作服也仿佛被血色条纹浸透。在他的身后是漫天的红色,恍如一片血海。这是一个用“血肉”铸成的人,一具“活生生”的行尸走肉。
柴姆•苏丁的这幅“肉身怪物”肖像画约1919-1920年创作于法国巴黎。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缘故,法国当时的艺术界十分萎靡。苏丁的这幅《屠夫》作品也难免沾染有战争的色彩。画上的男子也许正是刚从残酷的战场前线归来。这从某些方面体现出了战争给予当时人民心理上的创伤和影响。然而对于艺术界而言,苏丁这种直率的表现手法仿若天赐,给当时的艺术界注入了渴望已久的新鲜血液。也正是因为如此,苏丁的艺术作品广受艺术品交易商的青睐。当艺术品交易商保罗•纪尧姆(Paul Guillaume)在发现了苏丁所谓“传统”风格肖像作品背后的广大市场后,当机立断买下了很多作品。这也是为什么苏丁的很多画作以私人收藏居多。毕竟在20世纪20年代,“老式传统”的东西就是时髦。苏丁毫不矫饰的象征主义绘画手法、与先锋派截然不同的绘画风格,正是当时艺术界各路人士所希望看到的东西。
在巴黎的各种博物馆中经常能看到苏丁的作品。他是一位1913年从俄罗斯迁至巴黎,靠省吃俭用生活,直到1920年才逐渐出名的巴黎画师。尽管苏丁从那时起就被人们视为大师,但他在现代美术史上地位似乎有点模糊不清。无论如何,他在某些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可以说是一名艺术人文主义英雄。他的作品保留了早期绘画大师诸如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时期作品内涵深奥的特点。这一点填补了跨越伦勃朗(Rembrandt)到德国表现主义画家弗兰克•奥尔巴赫(Frank Auerbach)作品风格之间的空缺。
柴姆•苏丁肖像作品,图片:Art China
柴姆•苏丁肖像作品,图片:Art China
本次位于科陶德画廊的苏丁肖像作品展,展出了苏丁描绘关于20世纪20年代法国餐馆和酒店员工的肖像作品。这些作品犹如动听的爵士乐一直回荡在人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消去。然而尽管如此,本次展览仍然没有揭露出苏丁作品背后的最终含义。正因为诸如衣衫为血液浸染的屠夫这样的作品一样,苏丁赋予了这些角色以丰富的内心活动,使得观众流连忘返。虽然馆长声称苏丁的这些肖像作品是个人主义的体现。但从苏丁的作品内容看来,苏丁似乎对除了他自己情感世界以外的一切丝毫不敢兴趣。毫无疑问,苏丁就是一名表现派画家。他所画的一切都是他内心的写照。画作上的血肉之躯正是他艺术的表现形式。
从他的作品看来,苏丁偏好身着制服的男性。展览中展出的女性形象多是身世不幸面容凄惨的。而他笔下的男性则是另一种形象。苏丁以浓重鲜艳的颜色描绘男性,各种奇怪诡异的人体姿态与艳丽的服装相互交融。在他的笔下,同一个红头发的男子可以是穿着亮红色的马甲,也可以是身着宽大的围裙。男子可能是骄傲地双手叉腰,也可能是不安地把手臂垂在身体两侧。但无论如何,他形状奇怪的鼻子始终是整个画面的重点。收藏者常常认为这些男性的现实身份是侍从或是酒店经理。但苏丁本人并没有给这些肖像画命名,因此这些模特的真实身份和姓名也就无从得知了。
《小糕点师》(The Little Pastry Cook),约1927,柴姆•苏丁,图片:Christie's Images, London/Scala, Florence
那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侍从吗?的确是的,但苏丁其实也在玩着图像游戏。不论是从文艺复兴时期以黑色丝绸作为背景的贵族肖像画,还是到现代英国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所绘制的肖像作品。从古至今,对于制服的描绘一直是肖像画法中一种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制服能将人们的视线集中在未被服装遮盖的那部分上面。比如说,如果肖像画中的衣领收紧,人们就会转而将视线放在人物的脸上。是胖是瘦,是丑是美也就这样强调了出来。除此之外,制服还能让人产生对衣服之下秘密一探究竟的欲望。本次展览中最出名的展品之一《男侍者》(Bellboy,约1925)就有这样的效果。在男侍者红色的制服底下,是他骨瘦如柴的身躯。叉腰的双臂和敞开的双腿则展示了他掩藏在制服后不可小觑的力量。
掩藏在制服后不可小觑的力量:《男侍者》(Bellboy),柴姆•苏丁,图片:© Courtauld Gallery /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Paris
柴姆•苏丁本人其实并不对这些人的真实身份感兴趣。如果他感兴趣,那他在一开始就会记住他们的名字并给他的画作命名。相反,苏丁本人真正感兴趣的是千变万化的人类景况。苏丁笔下柔软而充满血肉的人性就这样透过色彩鲜艳、形式各异的制服喷涌了出来,在社会舞台上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痕迹。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将无数的肉体化为了尘土。苏丁用着他的画,无声地诉说着艰难困苦之下所暴露出来的赤裸裸的人性。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柴姆•苏丁的作品由单纯受人追捧的时髦讽刺画一下跃升成为时代和人性的见证。(文章来源:The Guardian;作者:Jonathan Jones;编译/李琦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