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欲恢复消失两百年的龙塑:是高调“造假”,还是再现辉煌

时间:2017-09-08 06:30:00 | 来源:遗产漫记 

资讯>国际>

位于伦敦西南郊的邱皇家植物园(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在2004年登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18世纪英式风景园林运动的摇篮,还因威“中国风”(Chinoiserie)宝塔(The Pagoda)而闻名于世。

近期,邱园宝塔正在进行封闭维修。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由中国公司独家赞助的重量级文物修缮项目,完全不遵从所谓杜绝复建的“西方”文保理念,而是以“重新唤醒神龙”为宣传口号,恢复打造屋顶上已消失二百多年的80只龙形塑像,高调“造假”……

本期漫记就讲讲这个发生在英国的“宝塔重光”故事,希望以此引发思考,对文物古迹该不该“再现辉煌”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产生一点全新的理解。

 

邱园宝塔维修现场,施工围挡上写着“重新唤醒神龙”的公众募捐口号。

邱园宝塔维修现场,施工围挡上写着“重新唤醒神龙”的公众募捐口号。

1731年,威尔士亲王弗雷德里克(Frederick, Prince of Wales)入主邱园(Kew Gardens)——也就是今天皇家植物园的前身。为了追寻周游世界的梦,他在这里大兴土木,动工仿建各国风格的建筑和废墟。然而弗雷德里克在1751年与世长辞,没能亲眼看到邱园的完工。遗孀奥古斯塔王妃(Princess Augusta)继承了丈夫的梦想,于1755年聘请著名建筑师威廉·钱伯斯作为顾问,持续打造邱园充满异域风情的格局。

 

钱伯斯画像,1764年,作者:Frances Cotes,来源:维基百科

钱伯斯画像,1764年,作者:Frances Cotes,来源:维基百科

 

伦敦 V&A博物馆名人堂的墙壁上,用烫金字体写着威廉·钱伯斯爵士的名字。

伦敦 V&A博物馆名人堂的墙壁上,用烫金字体写着威廉·钱伯斯爵士的名字。

钱伯斯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在青年时代,他曾跟随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两度造访广东,因此对中国的建筑和园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当时的欧洲建筑界,钱伯斯对中国的“熟稔”是无人匹敌的。1757年,他还专门为当时的乔治亲王,也就是日后的国王乔治三世(George III),出版了一部系统介绍中国风物的专著——《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及器皿之设计》(Designs of Chinese buildings, furniture, dresses, machines, and utensils)。书中所附的21页插图赫赫有名,它们号称是钱伯斯在中国游历时绘制完成。今天看来,个中景物也确实富有岭南风情。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及器皿之设计》插图之一,描绘了一座岭南风格的民居院落,钱伯斯别出心裁地画了一幅“剖透视图”,来表现建筑内外的空间关系,理解不可谓不深刻。

《中国的建筑、家具、服饰、机械及器皿之设计》插图之一,描绘了一座岭南风格的民居院落,钱伯斯别出心裁地画了一幅“剖透视图”,来表现建筑内外的空间关系,理解不可谓不深刻。

作为乔治三世的导师和御用建筑师,钱伯斯最重要的设计作品之一,就是邱园宝塔。宝塔建于1761-1762年,为砖木结构,高50米,平面呈八角形,共10层。像中国明代以来琉璃塔的标准外形一样——它的底层是一圈宽敞的回廊,以上每层都有出檐,并随着高度逐层变小。这样写实的模仿,显然不可能没有具体的建筑作为参照。而宝塔的层高却错误地采取了偶数,不符合中国的奇数传统,如此基础性错误则揭示出,其设计可能并非源自实地考察。

学者推测:邱园宝塔的外形,应该模仿自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钱伯斯虽然没有到过南京,而大报恩寺塔的形象却经由荷兰商人约翰·纽霍夫(Johan Nieuhof)的画作在欧洲流传已久。更巧的是,纽霍夫所画的塔,也是10层……将其与钱伯斯的设计图进行对比,二者的渊源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Johan Nieuhof所画的大报恩寺琉璃塔,1665年,来源:维基百科。

Johan Nieuhof所画的大报恩寺琉璃塔,1665年,来源:维基百科。

邱园宝塔的立面和剖面设计图,现藏 Elizabeth G. Holahan图书馆,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iver Campus Libraries,网址:http://rbscp.lib.rochester.edu/4209

 

邱园宝塔的立面和剖面设计图,现藏 Elizabeth G. Holahan图书馆,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iver Campus Libraries,网址:http://rbscp.lib.rochester.edu/4209

邱园宝塔的立面和剖面设计图,现藏 Elizabeth G. Holahan图书馆,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iver Campus Libraries,网址:http://rbscp.lib.rochester.edu/4209

虽然设计有误,邱园宝塔仍然被公认为18世纪仿中国建筑最为精确的杰作,标志了席卷欧洲两个世纪的“中国风”宫廷建筑之巅峰。宝塔落成以后,其形象被反复模仿,随着英式风景园林运动的推广,在欧洲大陆各处的贵族庭院中生根发芽。

<img style="margin:0px; padding:0px; border: currentColor; border-image: none; width:600px; height:450px; max-height:570px; max-width:570px;" alt="1785年左右出现在布鲁塞尔拉肯公爵花园中的中国宝塔,现已不存。来源:Laeken, Un château de l" src="http://image.99ys.com/2017/0906/20170906105504955.jpg" lumières"="" des="" europe="">1785年左右出现在布鲁塞尔拉肯公爵花园中的中国宝塔,现已不存。来源:Laeken, Un château de l'Europe des Lumières

2016年9月23日清晨,随着南京建初寺僧人的绕塔祈福仪式,在中英两国外交官员及南京市宣传部长的见证下,已经254岁高龄的邱园宝塔迎来了建成以来的首次大修。修缮工程预计耗资450万英镑,由中国南京三胞集团独家赞助。邱园宝塔得到了来自精神故乡的文化和资金双“加持”,静待重光。

 

南京建初寺住持大法师为邱园宝塔的修缮开工祈福,来源:三胞集团官网

南京建初寺住持大法师为邱园宝塔的修缮开工祈福,来源:三胞集团官网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夫人胡平华女士(后排中)和三胞集团高级副总裁岳雷(后排左)见证赞助签约仪式,来源:三胞集团官网

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夫人胡平华女士(后排中)和三胞集团高级副总裁岳雷(后排左)见证赞助签约仪式,来源:三胞集团官网

虽然注入了中国资金,但是作为英国的“一级登录保护建筑”,宝塔的修缮方案和施工全部由英方主持。早在2015年,宝塔的管理者——历史皇家宫殿(Historic Royal Palaces)就已开展先期研究工作。其中的重点,就是寻找宝塔屋顶上那些已经消失了200多年的80条神龙。它们曾张牙舞爪地蹲在宝塔各层屋檐的拐角上,色彩斑斓的形象让游客们叹为观止。然而在宝塔落成22年后,神龙却因为木质的身躯而风化殆尽,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

 

钱伯斯手绘设计稿中的龙形脊饰,来源:Culture24,网址:http://www.culture24.org.uk/history-and-heritage/historic-buildings/art527937-multicoloured-chinese-dragons-to-return-to-kews-great-pagoda-in-major-restoration

钱伯斯手绘设计稿中的龙形脊饰,来源:Culture24,网址:http://www.culture24.org.uk/history-and-heritage/historic-buildings/art527937-multicoloured-chinese-dragons-to-return-to-kews-great-pagoda-in-major-restoration

钱伯斯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他对中国建筑在屋顶安装“脊兽”之传统的理解。这些传说中的神兽,既能起到固定瓦垄端头的作用,本身也是富有寓意的装饰构件。在钱伯斯到访广东的清代中叶,岭南地区已经发展出一套繁复华丽的“灰塑”系统,即在屋脊上堆叠大量的戏曲人物、神话动物等小型塑像。从钱伯斯绘制的中国建筑图像来看,他显然注意到了这些灰塑作品的存在。

 

钱伯斯龙形脊饰(左)与广州陈家祠屋脊灰塑(右)对比。

钱伯斯龙形脊饰(左)与广州陈家祠屋脊灰塑(右)对比。

遗憾的是,历史皇家宫殿历时甚久的搜索工作一无所获。然而修缮各方仍然坚定地认为:龙形脊饰必须恢复。作为钱伯斯设计的点睛之笔,缺少了这些神龙,邱园宝塔的价值表达是不完整的,更与“中国风最佳范例”的历史地位无法相称。

面对直接证据的缺失,方案设计方——奥斯汀-史密斯:罗德(Austin-Smith: Lord)公司的研究人员一方面搜集对比了全英国古建筑中可以找到的所有同时期“中国风”龙形塑像;另一方面则从钱伯斯的设计图出发,将其手绘的图案放大,放在屋脊上进行实景校对。

 

被放大的钱伯斯手绘龙,正在实景校对中,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被放大的钱伯斯手绘龙,正在实景校对中,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最终,在传统色彩专家和专业雕塑师蒂姆·克劳雷(Tim Crawley)的协助下,第一批彩色、立体的龙形脊饰出炉。我们也许可以相信,这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最为接近历史真实”的钱伯斯神龙了,下面感受一下画风……

 

新鲜出炉的龙形脊饰,右侧为复原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Craig Hatto,来源:中国日报海外版

新鲜出炉的龙形脊饰,右侧为复原研究项目的负责人 Craig Hatto,来源:中国日报海外版

 

正在安装中的龙形脊饰,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正在安装中的龙形脊饰,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新造龙形脊饰的安装结构,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新造龙形脊饰的安装结构,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作为独立的雕像,每一个龙形脊饰的性质已经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作品。设计方负责人大卫·米莱尔(David Millar)也承认,邱园宝塔80只龙形脊饰的复原,更多地是一场“创造性”的工作。既然如此,他们索性走得更远——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并在英国的阴雨天气中长久保存,除了底层与观众最接近的8只木雕彩绘龙以外,宝塔其余的72只龙将全部采用3D打印技术,用热敏材料来制作!

 

上色之前的3D打印龙形脊饰,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上色之前的3D打印龙形脊饰,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纪录片《The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Pagoda: A game-changing conservation architecture project》

不仅如此,在用显微技术彻底分析了宝塔外立面的漆层之后,他们还大胆地提出了整个宝塔的色彩复原方案,准备将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红色梁柱,全部恢复到18世纪始建时代的绿白两色状态……

 

邱园宝塔色彩复原工程效果图,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官网

邱园宝塔色彩复原工程效果图,来源:Austiin-Smith:Lord公司官网

至此,邱园宝塔的修缮工程已经可以彻底归为“再现辉煌”的属性,正如法国修复师维奥莱-勒-杜克(Eugène Emmanuel Viollet-le-Duc)所言,是为了“将一座建筑恢复到过去任何时候可能都不曾存在过的完整状态”,属于典型的“风格性修复”手法。而讽刺的是,这恰恰是19世纪中叶那场关于修复理念的大辩论中,英国的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一派至为反对的观点!当年英国人的修复精神,早已融入了今天的国际准则……反观邱园宝塔,忍不住发问:所谓禁止臆造复原的精神何在?尊重历史上各时期信息之累叠的精神何在?然而英国人根本不屑于去回答这些老掉牙了的问题,因为他们的玩笑还没开完……

2017年5月,历史皇家宫殿组织联手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少儿频道(CBBC),在著名儿童栏目蓝色彼得(Blue Peter)的节目中,面向全国6到15岁之间的儿童开展了一次针对邱园宝塔修复的神龙设计大赛。这次比赛中胜出的作品,将被专业雕塑师制作成立体的塑像,然后真的安装在邱园宝塔上,高调展示一整年!

 

设计大赛共收到9000多幅作品,这是最终的获奖神龙——小女孩 Florence画的 Fargesia龙,来源:历史皇家宫殿官方 Twiiter。

设计大赛共收到9000多幅作品,这是最终的获奖神龙——小女孩 Florence画的 Fargesia龙,来源:历史皇家宫殿官方 Twiiter。

宝塔重光的故事,至此就讲完了。小女孩画的神龙,最终会给钱伯斯的伟大建筑作品带来什么样的崭新姿态?让我拭目以待吧……

如此的维修方案,让人不禁想起中国文物保护不太愉快的一段经历: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旨在重现“康乾盛世”的故宫大修工程,曾在2007年遭到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质疑。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地,邱园宝塔如此肆无忌惮的大修,UNESCO又是什么态度呢?

答案是:不仅不质疑,而且从一开始就大力支持!恰恰是UNESCO的专业评估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在2003年3月针对申遗的价值评估文件中,首次明确建议:为了更好地展示钱伯斯等人的珍贵遗产,应该考虑“复建”(reconstruction)一些独立的装饰元素。

时间在变,社会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改变。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根本上就是一种脱离不开艺术审美和价值选择的主观思辨,它怎么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呢?正如英国人自19世纪以来在遗产保护领域的所作所为:他们始终在制定规则,又不断地超越自己。反观邱园宝塔的文化母本——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却在西方的现代性与中国本土思想之间迷失,2015年修缮竣工后,变身大型仿古纹饰玻璃观光塔,这种身份定位既不成熟、也不自信……

 

以“保护和展示大棚”为名,在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上建造的“大报恩塔”。

以“保护和展示大棚”为名,在大报恩寺琉璃塔遗址上建造的“大报恩塔”。

邱园宝塔的修缮方案,虽然不符合所谓的国际准则,但它无疑是可爱的,是开放的,是“亲民”的。不是因循守旧地将文物束之高阁,最终导致它们与人的生活和乐趣彻底脱节,相反,英国人在古老花园里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一个远比物质“真实性”更为远大的追求——那就是将文物保护与人本身的价值重新连结在一起。而这,也正标志着当代文物保护领域内,一种渐渐兴起的“后现代”思潮吧。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