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兰迪的作品,正在上海展出。其中展出的12件油画、15件铜版画和素描,让观众有机会一觑莫兰迪的艺术创作。在20世纪风起云涌的历史事件和艺术运动之中,乔治·莫兰迪是一个孤例,铸就他艺术成就的舞台仅是他卧室里一张小桌。对于莫兰迪而言,即便只是描绘最简单的事物,也可以企及最高技艺,最深感受。
乔治·莫兰迪
博洛尼亚萨韦纳河上的桥,版画,1912
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莫兰迪是一个典型的宅男,他甚至“不愿意下到花园里去挤死一只昆虫”,更不要说出门写生、到处旅行。纵观他的艺术创作,其绘画主题仅限定在静物和少量风景。他毕生醉心于在卧室中摆布瓶瓶罐罐的位置关系,在画布上精心营造色调明暗。而他留下的风景画,全部是在工作室里对着窗户绘就的。
莫兰迪故居
静物面包和柠檬,版画,1921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年7月20日出生于博洛尼亚。在他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他与三个姐妹搬到了丰扎达大街36号(Via Fondazza36),全家人一直生活在那里,兄妹四人始终没有嫁娶。
莫兰迪故居
在博洛尼亚,莫兰迪故居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他的房间中等大小,有一扇窗户面对小庭院,窗外景致曾是他多幅作品的主题。屋内有床铺、老旧写字桌、绘画桌、画架,以及,我们在他的静物画中所见到的那些物品的原型:瓶子、罐子、杯子、盒子……散布在桌椅橱柜及房间各个角落。在这个工作室-卧室之中,艺术家享有一方自己的天地,不受干扰地与自己的现实相处、对话。有道阳光透过窗户射落进来,打在灰尘微布的家具上面,仿佛艺术家只是稍稍离开。
莫兰迪在其家中的工作室
夏天的时候,莫兰迪会到托斯卡纳山区格里扎那的乡间别墅消夏。此外,他鲜少离开博洛尼亚,顶多是去罗马、威尼斯或佛罗伦萨参加展览。
格里扎那风景,版画,1913
虽然他过着相对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作品在欧美地区逐渐为人所知。1930年,因为“他的名望”,莫兰迪获得了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版画教授职位。1934年,意大利艺术史学家Roberto Longhi在一次谈话中公开称莫兰迪为意大利在世最伟大的艺术家。1948年,他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为意大利画家获得了一等奖。1949年,他参加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20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展。1955年,他在第一届卡塞尔文献展上展出了11件作品。1957年,他获得圣保罗双年展绘画大奖。莫兰迪始终过着遁世的生活,仅在退休后短暂离开过意大利,到临近的瑞士做短途旅行。1964年6月,莫兰迪在博洛尼亚家中去世,享年73岁。
莫兰迪博物馆
而今,莫兰迪博物馆位于博洛尼亚现代艺术博物馆(MAMbo)内。因其家人的慷慨馈赠,该博物馆而今拥有最大、最重要的莫兰迪公共收藏,包括62幅绘画,18幅水彩,91幅素描和78幅版画。给世人提供机会,一觑艺术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在数十年里面于各类媒介、形式之间的默默探索。
丰扎达大街的庭院,油画,1953
丰扎达大街的庭院,油画,1956
丰扎达大街的庭院,油画,1962
在博洛尼亚和格里扎那,莫兰迪度过了生命中的大量时光,他所有的风景画几乎都出自这两处。丰扎达大街工作室的那扇窗户常常是他于周遭世界的唯一联系,透过窗户,他的目光在高低的墙上游走,徘徊在附近几栋房屋,以及一个小小的庭院,庭院正中,有一棵橄榄树。从1930年代开始,“丰扎达大街的庭院”(The Courtyard in Via Fondazza)是他最常描绘的主题。他总共留下了40多幅油画、8幅水彩、13幅素描。起初的作品中,我们看到莫兰迪精心观察庭院的细节,关注绿色植物,布局屋顶的位置关系。此后,他的视野逐渐打开,将全景收入画框,包括几何形状分明的建筑物,乃至玫瑰色屋顶和蜜色墙壁所形成的光影变幻。1959年,丰扎达大街的庭院风景被新盖起的公寓楼所遮挡,艺术家决定在格里扎那给自己盖一个屋子。乡村建筑清晰的几何形状成为1940年代开始莫兰迪特别关注的焦点。很多时候,他以对角透视方式来呈现画面,斜角的白色道路经常成为图像的中心。
风景,油画,1913
风景,油画,1935-1936
风景,油画,1962
在莫兰迪艺术创作的早期,塞尚、未来主义、立体主义,乃至基里科的形而上画派,都曾对其产生影响。不过,很快,他就将绘画对象限定在静物和少量风景。他的绘画限定在静物和少量风景。他偏爱柔和细腻的色调,土黄、赭石、灰蓝或粉色。他笔下的静物只是几个普通的瓶子、杯子、碗和罐子的排列组合,他通过对明暗的布局使简单的事物也呈现丰富的可塑性。在莫兰迪博物馆,有一个带槽的花瓶,那是他比较钟爱的道具,经常和小碗、杯子、波斯瓷瓶摆在一起。
莫兰迪钟爱的道具——一个带槽的花瓶
20世纪上半叶,欧洲局势并不稳定。据说他在早年曾经参加一战,不过很快因为精神问题而离开军队,从此沉浸于绘画和版画创作。(他的版画可以称得上一绝,可以通过细密的线条,呈现出12种不同色调的灰黑色。)他毕生都在博洛尼亚这座大学城教书。1920年代,他曾经参加一个右翼的乡村风格艺术运动,他对墨索里尼总体抱持支持态度,不过在1943年,还是因为和反法西斯主义者的联系被短暂投入监狱。(如果有艺术家应当获得政治上的大赦,从不谙世故的角度来看,非莫兰迪莫属。)二战之后,荣誉接踵而至。意大利导演费里尼在《甜蜜的生活》里面曾将他的作品作为高度敏感的符号。
静物,油画,1920
静物,油画,1939
花卉,油画,1946
静物,版画,1946
静物,油画,1952
莫兰迪的绘画主题和对象始终如一。二战之后,莫兰迪的画面愈发简洁,集中于寥寥几种组合形式,以及极简单而连续的变体。他的每一幅新的创作,不仅可视为一幅单独的作品,同样随着时间演进不断发展变化的艺术探索,似乎无意于为自己赢得什么声名。在先锋艺术大行其道的时代,他的艺术探索和时代似乎并不明显关联。他静物画中严谨的形式,批评家和艺术史学家Francesco Arcangeli称之为“一个给定的组合主题的变奏”,与之相伴,是沉静的环境。这种关于色彩、色调深刻的变调,在他的花卉作品中更为明显。
静物,油画,1952
花卉,油画,1957
静物,油画,1961
静物,油画,1961
静物,油画,1963
在莫兰迪去世之前几天,他对朋友和艺术史学家Roberto Longhi说:“如果你知道,我亲爱的Longhi,我有多想工作……我有新的想法要付诸实施。”在他去世的时候,最后一张《静物》(1964)依然留在画架上,艺术家留下了自己的署名。仿佛是艺术生涯的结语,亦是最后时刻他对新的艺术发展的守望,这幅作品,在线性、打乱的结构中,依然展现出严谨的诗性,简洁揭示本质。
静物,油画,1964
在莫兰迪的静物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元素各居其所——色彩、形式、光线、空间、阴影、布景。在光与色彩中,轮廓线似乎变得不那么分明。与此同时,作画的对象留在艺术家的记忆里,在画布上留下一个稳定、纯粹的形式。在莫兰迪的作品中,诗性的元素从未完全从现实中抽离。
时至今日,这个在小屋中孤独作画的艺术家已经在全世界收获了大量拥趸。无论是在博洛尼亚的莫兰迪博物馆,抑或是在上海艺仓美术馆的展厅,与莫兰迪一起呈现的,均有受其影响而创作的当代艺术作品。
托尼·克拉格,侵蚀的风景,雕塑,1999
英国雕塑家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的雕塑作品《侵蚀的风景》(Eroded Landscape)陈列于莫兰迪博物馆的尽头,依然是这些令人熟悉的瓶、罐、杯,超越了它们原本的功能,成为一种恒久的状态。运用雕塑,艺术家同样造就了一出精妙的平衡戏剧,物品仿佛像梦境一般稳固,在幻灭中展现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