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做艺术家,首先要从做人开始

时间:2017-08-14 09:45:00 | 来源:99艺术网

资讯>国际>

他的《思想者》享誉全球,世人皆知,一生勤奋工作,敢于突破官方学院派的束缚,走自己的路;他善于吸收一切优良传统,对于古希腊雕塑的优美生动及对比的手法理解深刻并探索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其作品架构了西方近代雕塑与现代雕塑之间的桥梁,他就是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他在很大程度上以纹理和造型表现他的作品,倾注以巨大的心理影响力,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罗丹,《思想者》,1902-04,青铜雕塑,高180cm

在19世纪,雕塑总是被寄予某种资讯:教育大众、表现宗教或神话故事……其主题总是与西方文化紧密相连。在罗丹之前,雕刻家都严谨地,慎重地把完整的雕像安置在神龛里、基座上,留给后世。而罗丹是第一个摆脱这种框架以突出人体本身表现力的雕塑家,其雕塑的人体表达出的是人类共有的激情。而从当时的传统雕刻观点来看,罗丹把雕刻引入了歧途,引入绝境。他说“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体已经开始扭曲,他说尊重传统,然而他已经把雕刻从纪念碑功能中游离出来。

罗丹,永恒之春,1897,青铜雕塑,高77cm

当然只有一个例外,那是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也在用人体写心灵,他说:“皮肤比衣着更高贵,赤裸的脚比鞋更真实。”当神从神龛上走下来,英雄从基座上走下来,我们于是看到他们额头上的阴郁,颊边的泪痕,胸前的伤口,脚底的肿泡,我们会像一个母亲抱住他们,抚摸他们受难的身躯,而这身躯上释放的即是他们灵魂的痛苦。

罗丹,丹娜(大理石)

罗丹也是第一位展出不完整形体却将之视为已完成作品的雕塑家。他这种理念自19世纪末便开始出现。他要是觉得在一件作品中,胳膊并没有什么意义,就不会继续添上胳膊,就这样展出。罗丹不再像一些希腊雕塑家那样相信理想化的完美体形。他将视角转向自然,认为自然从不出错,真正丑陋的是通过扭曲双眼所见来使之变得迷人的谎言。

罗丹,手

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希望你们用所有的形体,所有的颜色来表达这种情感吧。——罗丹

他的朋友们曾对他评价:他给意外留出很大空间。高大的维克多·雨果像在一次摔倒后留下了凹凸不平的额头,而罗丹认为并不需要完全修复。

雨果胸像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来美来。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罗丹

然而,罗丹的作品一面为人理解和支持,另一面却多次被人攻击和嘲讽。但他始终坚持面对所有的质疑,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年轻时的罗丹得以进入巴黎一所专门培养工艺美术技工的学校学画,但不久便因买不起油画颜料而转入雕塑班,并成为当时著名动物雕塑家巴耶的学生。3年的学习使他打下良好的传统雕塑基础,但他3年报考巴黎美院而不中,一个主考官给他的评价是:“此生毫无才能,继续报考,纯系浪费。”

罗丹的艺术生涯是从《塌鼻男人》开始的。这是一件直接来自生活的作品。由于请不起模特儿,罗丹只好请了一个塌鼻的乞丐毕比给他当模特儿,只要给饭吃就行。这个乞丐看去是一个塌鼻而面容丑陋的老人,但罗丹却从一个雕塑家的角度发现了他的美,于是他在作品中极力强调他面部的起伏和扭曲感,似乎这里面就存在着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个人类的愁苦和凄凉。这种直接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如此逼真地再现眼见的真实的观点,它表现了这个时代的一致追求:废除一直统治美术的学院派的理想化的真实观,赋予艺术以现实的直接性。它也因此而反映了另一个观点,既以现代的“丑”,反对传统学院的“美”。这种“丑”在我们今天看来其实只是一种现实性的真实,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反叛。

《塌鼻男人》,1864,青铜雕塑,高24cm

实际上,罗丹真正精确写实但也是他最受攻击的作品还是《青铜时代》。1876至1877年,罗丹完成了这件最初称为《受伤的战士》的作品(他去掉了原先有的梭镖并取名《青铜时代》,意谓人类的觉醒)。

《青铜时代》,1877,青铜雕塑,高181cm

这是一个青年男子的全身雕像,他似乎刚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但浑身却充满了生机,坚实有力的肌肉下面仿佛正流动着血液,他舒展着身体均匀地呼吸着。整个姿态和面部表情十分和谐,他舒展全身,正在解脱一切束缚,开始发出内在的力量。全身的轮廓结构不仅均匀、完美,并体现了精确的解剖知识。而当罗丹把这件作品送去沙龙展览时,人们被如此真实的雕塑吓呆了,被评论界认为是用人体浇铸而成的,罗丹一时间成了下流的骗子。

《行走的人》),1907,青铜雕塑,高214cm

罗丹愤怒地当众即兴做了一个无头人体(罗丹称它《行走的人》),以证明他扎实的写实能力。这个事件说明,在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渡中,甚至连艺术家自己也没有充分意识到其革新的意义所在,而也与普通观众一样,认为雕塑只是“雕”与“塑”的产物。但罗丹在真实性探索上的意义却无法忽视。

罗丹的雕塑作品其实是也不无传统的影子。他的《塌鼻男人》的罗马化和《青铜时代》的希腊化意味是明显的,只是罗丹更强调了自己的现实主义的当代气息。罗丹曾在告诫青年艺术家时说过:“你们在尊重传统的同时,要善于分清其中包含的永远有益的东西:对大自然的爱和诚实的态度。这是天才的大师们的两种强烈的情感……传统本身建议你们不停地追问现实状况,而不允许盲目地服从某一个大师。”这就是罗丹基本的艺术态度。因此,从1880年开始,虽然他的手法逐步从古典写实性走向了写意,但这一现实主义方向始终是罗丹艺术的基础。《青铜时代》虽受到非难,但也使罗丹出名了。

罗丹,沉思(大理石) 

《睡眠》,1889-94,大理石雕塑,48x56x48cm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灵感。灵感是不存在的。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无非是智慧、专心、真挚、意志。像诚实的工人一样完成你们的工作吧。——罗丹

《地狱之门》,1880—1917,青铜雕塑,635×400×85cm

罗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巴尔扎克》,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文坛巨星,他的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激情和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罗丹对他非常敬慕,十分乐意为他塑像。所以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雕塑一尊巴尔扎克像时,他当即表示我要做一番非同寻常的事业。在罗丹10岁时,巴尔扎克就已去世。因此在形象的塑造上,他做了大量的阅读、考察和研究,前后作了四十多件形象习作,着意刻画一代文豪的外貌和精神特征。雕刻家认为,创造形似的巴尔扎克不是主要的,我考虑的是他的热情工作,他的艰难生活,他的不息的战斗,他的伟大的胆略和精神,我企图表现所有这一切。

他为巴尔扎克像制作了许多泥稿,都是赤裸的,身体的肌肉强壮结实,用他的话说,“像一头公牛”,鼓着圆肥的肚子,显出暴躁而带世俗气的性格,那是每天深夜披衣起来,啜着浓烈的咖啡,写“人间喜剧”的作者。为了雨果纪念像,他也做了许多裸体的泥稿。那是八十岁老人的躯体,皮下沉积了厚的脂肪,也许只有如此庞然浑重的体魄才能负载得起一个巨大的创造者的灵魂。

《巴尔扎克纪念碑》),1898,青铜雕塑

罗丹塑造的巴尔扎克是个夜间漫步的形象。文豪习惯于夜间穿着睡衣工作,所以罗丹让他披着睡衣在星空下沉思,那宽大的睡衣包裹着屹立的巨人。据说原来作的小稿中,巴尔扎克有一双智慧的手。罗丹在征求他的学生、助手布德尔的意见时,布德尔赞美地说:“他这双手雕得太好了!”罗丹听后拿起锤子就砸掉了这双手,因为他怕这双手过分突出而让人忽略了主要的部分。人们看到的巴尔扎克,双手被睡袍紧紧遮盖,面部精神被突现了出来,在月光下好像独自整夜在行走、思考。

作品完成后,出人意料的是委托人拒绝接受,甚至指责这尊雕像像一只企鹅、一个雪人、一堆煤、一个怪胎、不成形的幼体动物。还有人认为巴尔扎克像是19世纪末颓废风气和精神错乱的象征。即使一些善良的人也认为它“哲理过多,造型不足”。法国文学家协会决定废除合同,理由是他们在“粗制滥造的草稿”中很难认出巴尔扎克的形象。面对这一切批评、指责,罗丹却说:“我的巴尔扎克像,他的动态和模样使人联想到他的生活、思想和社会环境,他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他是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他还认为“巴尔扎克像是我一生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

你们不要浪费时间,在交际场中或政治圈里去拉关系。你们会看到许多同行,勾心斗角,谋求富贵──这些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可是其中不乏聪明的人。如果在他们的地盘上打算和他们争名逐利,你们将和他们同样浪费时间,就是说耗尽你们的一生──那就再不剩一分钟的时间给你们去做一个艺术家了。

另一件罗丹极为著名的作品就是《思想者》,这是一个强劲而富有内力,成熟而又深刻的形象。那生命感强烈的躯体,在一种极为痛苦状的思考中剧烈地收缩着,紧皱的眉头,托腮的手臂,低俯的躯干,弯曲的下肢,似乎人体的一切细节都被一种无形的压力所驱动,紧紧地向内聚拢和团缩,仿佛他凝重而深刻的思考是整个身体的力量使然。罗丹认为深刻的思想是靠富有生命活力的人体来表现的,所以,他的人体雕塑不仅展示人体的刚健之美,而且蕴藉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

思想者

然而《思想者》在1904年沙龙上展出,但这个巨大的雕像使罗丹在晚年又一次受到了猛烈的攻击。美术学院、法兰西学院的支持者们称它为“妖怪”“猿人”。罗丹的朋友们筹集了15万法郎买下了这座塑像作为对反对派的答复。

欣赏罗丹毕生的作品,我们也就鸟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从婴孩到青春,从成熟到衰老,人间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爱和欲,哭和笑,奋起和疲惫,信念的苏醒,绝望的呐喊……都写在肉体上。罗丹的人体不但留下岁月与苦难的痕迹,而且往往是残缺的。

《吻》,1901-04,大理石雕塑,182x122x153cm

亚当,1880,青铜雕塑,高194cm

夏娃,(1881)

无疑,罗丹是一个拥有精湛技艺的艺术家,他说:“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同时他又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并不认为有了一双灵敏的手就算艺术家。他说:“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一个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从世界的各个角落来到巴黎罗丹美术馆,在他的雕像之间徘徊、沉思,因为那些青铜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开向生命的窗子”。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