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艺术家在华的生存之道

时间:2017-08-13 15:22:40 | 来源:

资讯>国际>

近日,在798当代唐人艺术空间亮相的“无幕可落”群展,呈现了多位美国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业界的广泛关注。多年来,受到中国艺术市场的吸引,国外艺术家来华办展的越来越多,他们或有驻地项目,或受邀参展,或直接参加国内的艺博会……面对不同的文化语境,国外艺术家是入乡随俗还是水土不服?

渠道:短期交流与长期驻地“无幕可落”的群展现场,充满了风格各异的绘画、雕塑与装置作品。重达2吨的大型雕塑格外引人注目,是艺术家乔治·伊恩·麦克马洪提前入驻画廊,花了十几天的时间现场制作完成的。据当代唐人艺术空间负责人郑林介绍,“唐人画廊曾多次将国外艺术家引入国内办展。这回展览主要做的是美国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多半是大学老师之类的身份,有些作品的实验性很强”。

外国艺术家在中国的存在形式很宽泛。受到中国艺术机构的邀约,从国外前来参展、合作,是国外艺术家来华工作的常规模式,基本也是跟随项目起止的短暂模式。有些外国艺术家会步入国内院校进行中长期交流,例如此次“无幕可落”参展艺术家史蒂芬妮·麦克马洪,就将作为客座教授来中央美院第五工作室授课。除了艺术圈中应接不暇的“国际性”展事,国内也有诸多针对国外艺术家驻地创作的机会。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今年7月,“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驻地创作项目启动,吸引了多个国家的艺术家来到福建德化驻场创作。日前,上海红坊文化致力于打造大漆工厂,成为一个中国和日本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驻地平台。红坊文化创始人郑培光表示,“平台会免费开放,但我们会收购很多具有市场价值的艺术品,通过在国内诸多城市以及到日本办展赚取收益”。反向观之,除了国内对国外艺术家的主动引入,国外机构也会主动输出艺术资源。有着多年艺术领域翻译经验的张博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国外机构也会资助艺术家来中国驻地创作,“在韩国画廊担任业务经理期间,我感觉老板会不计成本地投入成熟的艺术家来北京交流”。

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吸引,也有许多国外艺术家自发地来中国游学、采风,或者长期定居在此。

困境:“僧多粥少”与身份隔阂

有业界人士曾表示:“国内艺术市场已经僧多粥少,外来艺术家的中国经更不好念。”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在国内外有多个场地,早在2007年就曾在北京做过泰国艺术家群展,郑林表示,现在国内整体市场都不是很景气,国外艺术家也必然会受此影响。除了大环境因素,文化语境上的差异也引发了国外艺术家处境上的问题。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来中国美院深造的国外艺术生毕业后,只有极个别能进入国内院校体制长期留驻。张博认为:“签证政策收紧是一个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外国艺术家还是寻求文化上的归属感。法国艺术家去英国创作,可能要比来中国更适宜,发展得更好。”艺术家的文化身份使得他们处境不同。长期关注非洲艺术的某院校讲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论创作品质如何,非洲艺术家在中国很难有欧美艺术家的待遇。在2016年于北京召开的世界艺术史大会上,有艺术家也提出,非洲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被压得非常低,认可度远不如其他地区的艺术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各地标榜“国际性”的展览有很多,水准也是参差不齐。业界人士指出:“有些地方展览在艺术家选择上不走心,国外艺术家的存在或只是一种陪衬或辅料,是将"国际性"冠之以展览的手法。例如,某地要着重打造水彩艺术画派,便请来几位名不见经传的国外艺术家参展,凑成所谓的国际水彩艺术展来进行推广。”国外艺术家在中国有多样的生存模式,也会面对多种困境。

机遇:文化土壤与社会资源

在“无幕可落”的展览现场,有藏家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美国青年艺术家运用的材料和艺术语言较新,是展览最吸引人之处。策展人刘婷透露,在展览开幕前已有几件架上作品被藏家买走了。虽然有着语境上的隔阂,但全球化的语境下,外国艺术家的中国之路仍然有多种可能。

作为外来文化的“他者”,一些国外艺术家也会通过创作探讨其处境和身份问题,取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近年来最有趣的案例要数法国艺术家AlexandreOuairy。他常年在上海工作生活,曾为自己虚构了一个名为“陶弘景”的中国身份,从事创作并举办展览。据了解,在虚拟的中国身份下,这位法国艺术家的作品销路很广,照样赚了个盆丰钵满。AlexandreOuairy在中国的发展风生水起,有赖于他擅长跨界。除了跨文化之界的艺术理念,他还在设计与文化产业方面有所尝试,帮助跨国公司在中国、日本、欧美市场发展品牌,与万宝龙、保时捷、希尔顿酒店等都有合作。

就地域来看,上海、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为国外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郑林表示,唐人画廊引进国外艺术家的展览很多时候会放在香港的空间展出。上海明珠美术馆执行馆长李丹丹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五年来,上海在引进国外艺术家个展或者群展方面做得很多,古典或者现当代的都有,国际交流方面越发活跃。通过参观人数可见,年轻人普遍对国外艺术抱有较大的热情。”近期,上海新华中心新空间为法国汉学家、艺术家,复旦大学教授魏明德举办了艺术展。不同于艺术家AlexandreOuairy反思“他者”的身份,魏明德浸染、研习中国文化多年,其创作会采用传统水墨媒介。国外艺术家在中国,中国的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其提供了艺术发展的沃土。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