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艺术家亚历山大·法图:在一座座城市,划过墙的表面

时间:2017-07-11 23:03:24 | 来源:澎湃新闻

资讯>国际>

6月30日,“印记:亚历山大·法图(Vhils)作品展”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位葡萄牙艺术家长期关注当代城市社会与现代都市的复杂性,并思考着如何进行艺术表达。在此次北京的个展中,他将视角投向北京这座城市的街景与寻常人物,在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后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创作,共带来70幅墙面浮雕。他认为,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墙都是不一样的,而艺术家通过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创作,试图寻找不同环境中人的生存的相同和不同。

  展览现场

6月30日,“印记:亚历山大·法图(Vhils)作品展”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包括70幅北京街景与人像的墙面浮雕。这些作品仍旧根植于Vhils从2007年以来的墙面视觉叙事的创作,近距离观察,可以看到艺术家在石膏板上先用铅笔勾画轮廓,然后凿掉一部分,甚至有的墙体都被凿穿。因为每一层的介质不同,体现在墙面浮雕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也就在远观时,形成一个作品的亮部与暗部。

  艺术家在创作中

这一批作品仍旧以人像为主,是艺术家在北京街头长期观察、拍摄、遴选的结果。经过较长时间的前期准备,集中在北京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展品制作。

  法图在此次展览中的装置聚焦北京的城与人

主办方介绍:“这组装置不仅仅从北京的现实情景出发,同样也将世界各地的其他城市所经历的相似过程融入到符号化之中呈现。亚历山大·法图希求艺术创作的系统方式,众生的悲苦和静寂的人像都可被看作是千千万万的故事之一,而正是这些故事为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

现场的很多展品都是寻常人的脸,或年轻或苍老,或凝视或仰望。被镌刻在墙体上以后,以较为单一的色调呈现,去除干扰,使得人的表情和神态更加抽离出来,逡巡驻足时,让人情不自禁去想象这个人背后的故事。

该展览以“印记”为名,主办方介绍:“每一幅都显露着独一无二的印记,诉说出每个人是如何被他所生活的现代都市环境及社会环境改变着。有些人像分外凌厉,笔触线条分明;有些只悄然淡入到背后的熙熙攘攘的城市里去。有些直视着你我——甚至是深深地凝望——其他却目光游移疏离,望向远处。有些模样透露出坚定、清晰;有些则是密实却又支离。”

  艺术家在创作中

法图希望通过这样一组作品,来完成与城市的对话。

“‘印记’让观者思考当今时代下,看似向阳而生的复杂城市生态面貌背后的人类真正状态。印记不仅是对当代城市生活特点的观察,同时也是对同一化变革的一次标记。”

  展览现场

关于减法的创作

亚历山大·法图出生于1987年,他是来自葡萄牙的视觉艺术家。他长期关注当代城市社会与现代都市的复杂性,并思考着如何进行艺术表达。

采访中,Vhils说:“我16岁以前,都是作为街头喷绘的艺术家,是往墙上添加东西,但16岁以后我意识到可能会有一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我的新的创作理念与方式,就是首先把墙都涂成白色,然后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去除掉墙体的一部分。”

16岁以后迄今,Vhils总是在不同墙体的表层上进行减法创作——包括雕刻、切割、钻洞、蚀刻等勾勒出人像画的痕迹,通过将表层移除,以显露埋藏其下的更本质的东西。

在一次次的“墙体减法创作”中,Vhils有了更具实验意义的尝试,他从过往的浮雕创作方式中衍生出爆炸这种创作方式。对Vhils而言,当他凿开墙面的层次结构,其中封存的城市历史和基质也符号化地被剖露了出来。通过使用炸药留下人像作品的痕迹,Vhils将此概念融入其逻辑结构之中。

  法图在世界各地的创作

Vhils首次使用爆炸的方式创作的是2010年的《Detritos》,为了达成作品的理想效果,Vhils与富有经验的火药爆炸师团对共同进行了近八个月的反复实验,Vhils更换了数种不同的火药,测评其在墙面上留下痕迹,并埋线试爆试看其结果。

整个爆炸过程不仅是爆发,它还具有短促性和戏剧性,这些都只能透过视频来感受。Vhils的一些视频是以普通速度来录制和播放,不过更多还是使用高速摄像机来捕捉爆炸的激烈瞬间,并在极慢镜头的播放中,呈现几乎凝固的飞溅石块,以强烈尖锐的细节进行自己的艺术表达。

另一只眼睛看城市

“当你在墙面上制作一个当地人肖像时,也创立了一个当地人和当地环境的联系。我最开始在葡萄牙创作,后来世界各地的人都邀请我去创作不同的作品,每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积淀和墙都是不一样的,我在不同的地方进行创作,并试图寻找不同环境中人的生存的相同和不同。”Vhils说。

自2005年以来,Vhils已举办和参加遍布世界各地的30余座城市的个展和群展、艺术活动、在地性艺术介入项目——从与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社群合作,到与著名的艺术和音乐机构共事,包括但不限于:里斯本EDP Foundation,巴黎蓬皮杜中心,伦敦巴比肯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圣地亚哥当代艺术馆。作为一个热诚的实验者,除了他那标志性的——也是他《划过表面》项目的基石——雕刻方式,Vhils同样也在发展着个人的一套多材质——从丝网绘画到金属蚀刻,从烟火爆破及影像到雕塑装置等——的审美体系。

  法图在上海的创作

Vhils想要表现人的身份与其居住的地点之间的紧密关联,并在不同作品中着重突出世界各地的相似和反差。这些作品所折射出的核心观点在于,人们和地点如何在今日全球化的不断渗透当中渐渐被影响,甚至于越发地同一化。

Vhils的代表作品《划过表面》这一系列当中,他就已经用他最具个人标志性的雕刻手法,创作了超过220件在公共墙体上作画的大尺幅作品。

  法图的作品在街头的样子

墙,从诸多意义上来说都是Vhils创作中最为重要的媒介。他与墙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建立已久,可追溯至他刚开始做涂鸦绘画的用期。正是以墙为起点,Vhils开启了他的艺术创作轨迹,不断地探究都市空间与其居民之间的对话。对他而言,墙不是静止不动、毫无生机的,而是一个会从周遭环境不断吸取的有机表面一不论是震动、实践,又或是当地的种种特质。它们不断增长的厚度当中,有历史的痕迹,有每个特定位置的脉动,因而每一个城市中的墙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在其代表作品《划过表面》系列中,有在里斯本、里约热内卢的项目,它们切实地应对和探索了一个个社群的实际问题,比如都市再造工程计划、人口安置问题、下层住宅高档化。同时也在上海、伦敦、悉尼、香港等城市的画廊中,展示了他的艺术反思。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