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共谱和谐音律,法国馆竟成“爱乐之馆”

时间:2017-07-10 09:48:3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国际>

格扎维埃·维扬(Xavier Veilhan)将法国馆打造成一间持续工作的录音棚

本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从5月13日一直持续开放到11月26日,而在参展嘉宾看来,今年场馆中数量众多的音像作品和乐器看起来似乎为之后的音乐双年展(同年9月29至10月8日)形成了某种铺垫。法国馆的代表艺术家格扎维埃·维扬将法国馆打造成了一座持续工作的录音棚,较之绘画作品与雕塑创作,今年游览者们可以在法国馆欣赏到来自专业音乐家与录音师的精彩演绎。

场馆里摆着几架看起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电子器乐,有传说中神秘的马特诺音波琴(ondes martenot)(也叫电音琴,名字源于法文:ondes,即为“电波之音”,利用手指与电波产生不同音高与音色而发声”,由大提琴家Martenot发明),也有从乐队“电台司令”(Radiohead)的制作人尼杰尔·哥德里希(Nigel Godrich)那里借来的几件乐器。馆内房间用胶合板搭成了似洞穴状的形态,这一设计灵感取材于库尔特·史维特(Kurt Schwitters)在二战轰炸中被销毁的作品《麦尔兹堡》(Merzbau),在维扬看来,《麦尔兹堡》是装置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馆录上这样写道:法国馆的艺术家们将带来长达近7个月的音乐表演,他们致力于将场馆打造成一个生机勃勃的鲜活空间,而非被动接受既定展示物件的储物间。

杨嘉辉,《Signal Path II: Sinister Resonance》 by Samson Young,图片:Courtesy Samson Young

香港馆的代表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为展览带来了作品《杨嘉辉的赈灾专辑》。这部音乐作品中的歌曲常常出现在公演舞台、金唱片、或各娱乐场所的休息室出现,专辑收录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慈善单曲,包括美国在1985年为非洲录制的慈善专辑《天下一家》(We Are the World)中的歌曲,以及香港公会联盟合唱团的作品(2007)等。杨嘉辉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指导的音乐家,曾是“宝马艺术之旅奖”的首届获奖者。记者了解到,目前他对声音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包括伦敦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的钟声在内的各类钟声。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Christine Macel),摄影:J.C Planchet

在双年展两大展区中的军械库(Arsenale)展区,这一次在各类新奇复杂的场馆建筑外,波兰艺术家艾丽卡·柯维德(Alicja Kwade)正为前来欣赏艺术展的游客们带来一场高品格的视听盛宴。由打磨过的光滑石头制成的大型球体以不同颜色出现在不同空间里,用以比拟宇宙中的几大行星,与其说它们排列在绕日轨道上,倒不如说它们更像是斯诺克里的台球,而作品里的这些星座之石(constellation of stone)似乎发出时而轻缓时而激烈的声音。。柯维德这部名为“见微知著”(Pars pro Toto)(2017)的作品由本次威尼斯双年展总策展人克里斯蒂娜·马塞尔(Christine Macel)选送。

艺术家卡德尔·阿提亚

作为法国巴黎蓬皮杜中心文化遗产首席研究员的克里斯蒂娜·马塞尔还将美国96岁的编舞家安娜·哈普林(Anna Halprin)的作品《星球之舞》(Planetary Dance)(1961-2017)推介到了本次展览中,这部作品是每年一度的仪式性的舞蹈表演剪辑成的影像,表演地点从美国旧金山延展到法国马赛,届时更多带有宗教仪式性的表演也会一一呈现。

(文章来源:The Art Newspaper; 作者:Javier Pes, Gareth Harris;编译:付文韬)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