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 艺术成为一种解药!百年资生堂如何与世界分享美

时间:2017-03-10 22:03:10 | 来源:99艺术网

资讯>国际>

2000年初,资生堂在北京、上海的400家大型超市中投入了它的新产品。这些产品大都被安排在当时几乎是垄断产品宝洁同系列产品的旁边。上午,当一些家庭主妇看到这些产品时也许会惊讶:怎么比潘婷还要贵一倍!可到了黄昏,年轻的白领女性却对这些产品喜爱有加。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让那些用其他洗护用品的白领女性转成我们的客户,我们就是要和宝洁的产品分出档次,奔着高端客户而来(菲婷资生堂北京代表)。”


资生堂银座总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生堂银座总部。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化妆品行业中,资生堂一直走的是高端品质路线,其产品价位也是其它品牌同系列产品的数倍,消费群体也以白领为主。除了产品本身的价值,试问,它还凭何去吸引那些高端的消费者?

答案:美学

资生堂创建于1872年,至今已达145周年。如今,它从东京街头小药店已成为全球五大化妆品公司之一。产品已行销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约为8,503 亿日元(2016年)。


资生堂,1919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百年间,资生堂以它特有美学品质,牵引着千万高端教徒。如果要去追溯,具体是什么成就了如今的资生堂,那它与艺术的结合便是不可不提的一点。

资生堂与艺术最初的结缘,剧情很似粤语长片的套路:

将艺术带进资生堂的是第二代掌舵人,如今被誉为“资生堂中兴之主祖”的福原信三。上个世纪,日本同样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福原信三东学西渐,站在西方艺术的高度重塑升华日本本土艺术,用品牌承载艺术推动。


福原信三。图片来源于网络

福原信三是资生堂创始人福原有信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日本摄影史上的开拓性人物,是在日本近代摄影的初期,摸索并且尝试确立了“艺术摄影”的第一人。系列作品《伦敦》便利用高超的技法,以云为背景,梦幻般的展现建筑物的光和影。


《伦敦》,福原信三,1913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福原信三从小从对艺术就有极高的兴趣,励志成为画家。但因长兄福原信一身体羸弱,次兄福原信二早年夭折,而不得不遵从父命接班。在20出头时,便被送去哥伦比亚大学药学院留学。

在美的福原信三结识了正在留美苦修的穷画家川岛理一郎,并开始通过摄影去表达感受。毕业后,他游学欧洲等国,拜访了当时留欧的一大批日本艺术家,如藤田嗣治、島理一郎、梅原龍三郎等。


《三千院》,福原信三,1924。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国后,信三继承了资生堂药房,将事业的核心由药品转到了化妆品。他与生俱来的悟性和对艺术、文化的热爱,还有在欧美留学时期与多位艺术家、文化界人士的交流以及与各种事物的亲身接触,进一步磨练了他的感悟力和审美力,并培育了信三追求“奢华、潇洒以及时尚”的审美意识,他推崇自然给创作者的启发,而他的精神也成为了传承至今的资生堂风格和企业宗旨。


《博劳》,福原信三,1913。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如今回看福原信三对于资生堂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提出了资生堂沿用至今的产品理念——“融合东西方美学和知性,创作艺术生活”。

1915年,资生堂的发展重点由药业转向化妆品,并于第二年成立了”意匠部”。员工为美术学校的学生与年轻艺术家,他们以现代艺术风格为基础,并参考巴黎的时装杂志,设计优雅流动的线条,时尚而细腻,再加上唐草图案,形成资生堂独树一帜的风格。


”意匠部”与福原信三(1920年前后)。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他们的产品将东方格调与欧美尊贵气质的梦幻女郎形象相融,重视形象包装设计,强调高品质的商品同样需要美丽的外表包装,他创造的“奢华、潇洒以及时尚”的审美意识传承至今。

到了二十世纪60年代中期,素描或绘画的海报渐渐退出,摄影和各种新式印刷技术成为主导。踏入二十世纪80年代,资生堂请来了法国创作大师Serge Lutens作设计,他想像力丰富,奉行东西合璧,一幅GENERIC IMAGE的海报,简单却意味深远的视觉效果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资生堂图案集(1925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资生堂牙粉海报(1927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1916年,福原信三在银座大街上的一栋新建筑角落上安装了一个三面玻璃橱窗。借以展示资生堂融合艺术和美丽的热情,并以崭新的方式陈列商品。路人总是对这个橱窗中各种效果感到惊奇,比如舞台灯光及戏剧定向照明等。 自此,资生堂橱窗展示一直给银座的访客带来快乐,总让人们惊喜不断。


资生堂Parlour产品展示柜,1936年。图片来源于网络

1919年,为了更紧密的与艺术发生关系,支持肩负未来的新进艺术家们并向人们介绍兼具前卫与纯艺术性的当代艺术品,资生堂开设了日本第一间画廊——“资生堂画廊”。该画廊一直秉承着“发现与创造新的美”为活动理念,始终致力于持续开展各项非盈利性质的活动。至今已举办的展览会多达3100场以上,许多在之后的日本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作家大师都选择资生堂画廊作为召开首演的场地。


资生堂“椿会展2010”上的盐田千春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做法实际上是来自于福原信三的认识——光是增加公司绩效是不够的,把企业文化视为公司可以永续经营的资产,才是一个发展完备的企业应有的成熟态度。而这种对艺术独立性的支持与推进,不仅使企业本身受益,还连带的弥补了日本国家艺术政策的不足,同时也使得当代艺术获得更多的提倡与推进,建立一套属于私人赞助机构的艺术品位。


创刊于1937年的企业文化月刊——《花椿》,封面图为奈良美智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90年代后,资生堂立足全球视点关注海外动向,着力于亚洲艺术文化的交流,“资生堂画廊”的艺术支持也从日本延伸到了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在其中,最为成功、典型的案例便是与蔡国强的合作。


蔡国强。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国强自1994年参加“资生堂画廊”举办的“亚洲散步”展以后,资生堂就一直支持蔡国强在国内外举办的各项主要展览,至今已举办了32次展览。其中,蔡国强1996年在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基地举办个人表演时,表演场地不像在美术馆那样可以将赞助商的公司名字张贴在现场,但是资生堂仍然给与蔡国强提供支援。蔡国强也因此对资生堂寄予了极大的信任。


美国内华达核试验基地,《有蘑菇云的世纪:为二十世纪作的计划》,1996年2月13日-4月21日。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7年6月,忙于大型个展与北京奥运会的蔡国强,在日本的资生堂画廊举办了时隔5年之久的个人展览。蔡国强为了感谢资生堂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拒绝了来自其他美术馆的所有邀请,仅在资生堂画廊举办了其个人展览。为了回顾与资生堂一路走来的历程并感谢长期以来得到的支持,因此特意将展览命名为“时光-蔡国强与资生堂展”。

本次展览,以“时光”为主轴编织的“春、夏、秋、冬”四大主题,在画板上绘制了四幅火药绘画作品。“时光” 直接把人带入了中国水墨画的意境,站在由春夏秋冬四幅画围成的空间里,头顶悬吊着金色的小船,它们从顶棚由高至低,像河流一样,成行向展览室流进,仿佛在时光的河流上前行。


“时光-蔡国强与资生堂展”,2007年6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蔡国强所设定的主题及如诗话般的雕刻作品在此刻得到了升华。此次展览会在当时引起了大热的话题,各大新闻媒体都竞相报道。朝日新闻也是当时也对这次展览做报道的媒体之一,在报道的结尾是这样评价的:

“资生堂在94年,通过资生堂“亚洲散步”的群展结缘了蔡先生,迄今为止已支持了他的26次展览。‘即使不出现公司的名称,即使项目担当者更换,资生堂对蔡先生的支援也仍然延续着’这也包含了蔡先生思想中希望传达的日本企业与中国艺术家之间的故事。一个企业对于文化的支援,虽然与重视成本效益的投资不一样,但是能取得现如今这样的成果,也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亚洲散步”,1994

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资生堂所提倡的艺术之美已经融入到其产品中。也因逐年与艺术的交融,对于美它有着不一样的诠释“美不是一个图像,而是一种感受。当美被分享,我们能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我们欣赏美的多样性。我们意识到差异和芥蒂难免暗藏,但正因如此,美就成为了一种解药,抑或避风港,更是值得分享的感受——我们相信美是和谐的源泉。”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