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艺术家盖斯特尔 维也纳分离派之外

时间:2017-03-08 15:46:20 | 来源:艺术中国

资讯>国际>

展览现场

理查德•盖斯特尔(Richard Gerstl)首次德国回顾展在法兰克福席恩美术馆( The Schirn Kunsthalle)开幕。展期为2017年2月24日到5月14日。

理查德•盖斯特尔(Richard Gerstl)(1883–1908)是第一位奥地利表现主义艺术家,在他短短25年的短暂人生中,他和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家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埃贡•席勒(Egon Schiele), 以及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齐名。他是一个艺术上的反叛者,和维也纳分离派的绘画风格与内容截然相反。

盖斯特尔喜欢挑衅传统绘画的既定规则,他踩着“全新的艺术道路”前进。他在作品中探索的很多方面后来都成为了影响后来艺术家的重要因素,如他影响了20世纪50您带的抽象表现主义。他常常喜欢画肖像画,尤其是自画像,裸体以及风景画。

盖斯特尔一生仅留下了60幅作品,本次展览从奥地利的各大美术馆、纽约新画廊、欧美私人藏家手中借展,共展出了53幅。其中有两幅他的自画像,较早一幅为1902——1904年的《半裸自画像》,在他毕业一年后所做,是艺术家对于自己性格的阐述。肖像作品有1905年的《法伊姐妹卡洛琳和波林》这幅作品中两姐妹的形象有些超现实:没有手脚,甚至没有具体的身体,画面中也没有真实的空间或背景,她们古怪的面部表情和黑色的瞳孔有一种奇怪的梦幻一般的效果。还有1908年的《亨利卡恩二世肖像》以及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önberg)友人及学生的肖像,如1908年的《亚历山大•冯•策姆林斯基肖像》等。

《法伊姐妹卡洛琳和波林》 1905年

理查德•盖斯特尔可以说是在维也纳最先读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很有天赋的艺术家,并且也受过高等教育,学过哲学、音乐、外语、文学等等。和他同时代的很多艺术家相比都更能代表那个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英格丽•菲佛(Ingrid Pfeiffer)博士谈到。

盖斯特尔拒绝画充满寓意的主题,也对实用艺术及平面艺术没兴趣。他所理解的艺术美学和维也纳分离派的大相径庭,他的画中没有任何象征也没有任何文学的典故。他早早的就踏入了艺术圈,1898年他15岁的时候考入了维也纳美术学院,但他一生中都没有参加过艺术展览。其实他有无数的机会去参加展览,但他不想去。一方面他认为很多展览不好,如他对于策展人Hagenbund和自己导师Heinrich Lefler教授举办的展览持批判态度;另一方面他不想将自己的作品与克里姆特等人的一起展出。

在1906年盖斯特尔遇到了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和他的妻子玛蒂尔德(Mathilde),他成了玛蒂尔德的私人绘画老师。除了自画像之外,后来成为盖斯特尔情人的玛蒂尔德成为了他作品中的灵感来源。其中1906年的《母女肖像》画的就是玛蒂尔德与她的女儿。盖斯特尔的最后一幅作品1908年的《坐着的裸女》描绘的是在他画室中裸着的玛蒂尔德。这幅作品创作于盖斯特尔临死前几日。后来玛蒂尔德回到了她丈夫的身边,盖斯特尔与阿诺德•勋伯格的小圈子决裂。他没有任何征兆的在1908年11月4日自杀身亡,年仅25岁。

盖斯特尔作品中有三分之一都为风景画,大多创作于1907年。那时他受到阿诺德•勋伯格去作客,认识了很多阿诺德•勋伯格的朋友和学生。《勋伯格家族肖像》和《勋伯格群像》这两幅作品都是在那时创作的,很有抽象画的风格,很可能用了一米长的画笔来创作的。作品表面笔触的痕迹表明盖斯特尔在实验行动绘画。作品中除了其狂野、力量粗狂的笔触,人物依旧有身体、衣服以及表情的具体形象,作品在抽象和具象之间无法轻易分辨。(来源:Art Daily 编译:孟媛)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