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伦勃朗

时间:2017-01-17 21:21:51 |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资讯>国际>

19世纪晚期是欧洲伦勃朗仿作的生产高峰期。


图1:赝品,《伦勃朗之子提图斯》,约1880年,布面油画,美国底特律艺术馆

2011年,美国底特律艺术馆(Detroit Institute of Arts)举办了关于馆藏赝品的展览,其中一幅曾被认为是伦勃朗原作的《伦勃朗之子提图斯》(图1)格外引人注目。如果光从画面来分析的话,这是典型的伦勃朗中后期风格画作:强烈的明暗对比、潇洒自如的笔触、到位的人物表情刻画、统一的构图和块面结构,因此传统的风格学鉴定法很难辨别其真伪。艺术馆的科技保养部门在对画作进行科学检测的时候,发现这幅油画所使用的画布编织纹理过于细腻,这和伦勃朗时代的手工编织帆布有很大出入。于是,有关专家对其绘画材料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大多数材料都在19世纪晚期才出现,因此可以判定这是1880年代绘制的伪作。


图2:伦勃朗社交圈内的某位画家,《金盔男子像》,约1650年,布面油画,德国国家画廊

事实上,伦勃朗的仿作在全世界有着相当大的保有量,很多仿作也曾以假乱真。比如,德国国家画廊典藏之作的《金盔男子像》(图2),就一直被认为是伦勃朗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更有艺术史家把画中的主人公推断为伦勃朗的兄弟。结果到了1980年代,同样在科学检测后,发现画像所用的敷彩的方法与同时期伦勃朗的手法有很大不同:人像面部过于阴暗;金盔所用的颜料过于厚重和明亮。通过与带有画家签名的、可被确认是伦勃朗原作的《盔甲男子像》(图3)对比就可以发现,伦勃朗虽然习惯较为戏剧性的明暗对比,但是他笔下的人物面部很少整个采用朦胧式的暗调子。


图3:伦勃朗,《盔甲男子像》(也许是亚历山大大帝像),1655年,布面油画,137.5 x 104.5 cm,格拉斯哥美术馆群藏

由此,再对比底特律的那幅赝品《伦勃朗之子提图斯》就会发现,提图斯的面部表现和伦勃朗本人的手法并不吻合。

一个有趣的新问题产生了:既然从风格学的角度就可以看出上面提及的两幅肖像画与伦勃朗的绘画习惯不符,那么之前那些专家们怎么会出现误判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老一辈的风格学专家都认为面部暗调子是伦勃朗某一时期的风格。而这种错误的风格学印象的出现,则与伦勃朗艺术大师地位的塑造历史息息相关。

1 伦勃朗的造神运动

伦勃朗(1606-1669)现在是无可争议的古典主义大师,但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他在欧洲艺术史中的地位不过是二流艺术家。


图4:伦勃朗,《画架旁的自画像》,1660年,布面油画,111 x 90 cm, 卢浮宫

法国在欧洲文艺复兴之后,通过与意大利的频繁交流接触,继承了艺术的衣钵。特别是在与美第奇家族联姻之后,法国王室与艺术的联系更为紧密,成为欧洲艺术最重要的赞助人之一。路易十四年幼登基后不久,法国就成立了皇家艺术学院,是当时欧洲最为系统的艺术研究机构。之后,该研究院出现了崇尚古典造型平衡的“普桑派”与追求色彩戏剧性的“鲁本斯派”的对立。拉斐尔是当时学院派公认的顶级大师,其后才是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普桑、鲁本斯(1577-1640)等人。在法国,鲁本斯才是低地国家(后来的比利时和荷兰)的绘画大师,而伦勃朗作为他的晚辈,虽然曾在荷兰艺坛显赫一时,但由于晚年的穷困潦倒,其声名不过尔尔。约1671年,法国王室才购入一幅伦勃朗的画作《画架旁的自画像》(图4),到大革命前夕,法国王室共有8幅伦勃朗的画作,远远不及藏品中的同时代意大利画家的作品数量。


图5:华托,《喜剧演员》,约1717-1719年,布面油画,184 x 149 cm, 卢浮宫

路易十四时代的欧陆争霸主要是与荷兰作战,虽然荷兰当时处于黄金时代,海上军事实力很强,但毕竟国小民寡,常常处于劣势,被迫割地赔款。比如,法国鲁本斯派的代表,洛可可风格的奠基者华托(图5)就出身于割让给法国的原荷属城镇,被称为来自尼德兰的画家(或鲁本斯的同乡)。有趣的是,鲁本斯曾在意大利学习绘画,深受意大利各大画派的影响,甚至本人的签名也用意大利文,其独特的国际巴洛克风格(图6)很难被认为是纯北方或荷兰画风。倒是伦勃朗,一直坚持在本国创作,他的艺术赞助人也基本是荷兰的权贵,他的绘画对象和题材都来自荷兰,相对来说才是正宗的荷兰画派代表人物。但伦勃朗中后期理财不善,其经济靠山妻子病故,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历了破产以及画作和家产变卖,因此在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人把他当作大师看待。


图6:鲁本斯,《玛丽•美第奇抵达马赛》,约1622-1625年,布面油画,394 x 295 cm,卢浮宫

法国大革命时期,皇家艺术学院的题材出现平民化倾向,于是本来并不突出的荷兰风俗画成了学院追捧的目标。随着拿破仑的扩张,低地国家为拿破仑征服,奉拿破仑兄弟路易·波拿巴为国王,更多的伦勃朗画作藉此进入向公民开放的卢浮宫博物馆。法国的画家和评论家们开始为伦勃朗著书立传,伦勃朗的画集以及“伦勃朗画派”(School of Rembrandt)这样的词眼才开始出现。19世纪初,伦勃朗在法国艺坛的排名已经仅次于拉斐尔、普桑和被誉为“法国的拉斐尔”的厄斯塔仕·勒叙克(Eustache Le Sueur),被认为是荷兰画派的重要奠基者。

到了19世纪中期,伴随着1848年民族之春的欧洲革命运动的高涨,欧洲贵族体制得到了巨大的冲击,资产阶级和平民阶层的意识形态影响了当时的欧洲艺术史观。荷兰作为欧洲反抗封建专制的共和民族革命的先驱,成了理想国度的象征。而伦勃朗的民俗画、肖像、自画像以及大量的版画,在法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反对学院陈旧体制的艺术家们,则把伦勃朗当作不屈于权贵而穷困潦倒的英雄,伦勃朗的光影效果深深吸引着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艺术家们。伦勃朗被认为是创新的、自由的、离经叛道的、现实主义的画家。于是19世纪,伦勃朗在法国成了画家们炙手可热的模仿对象。库尔贝、德拉克洛瓦、莫奈等艺术大师都曾绘制过数量相当可观的伦勃朗仿作。欧洲后辈艺术家会根据自己对伦勃朗的解读(或误读)而再创作,于是本来不是伦勃朗的技法,在那些仿作出现后,也被艺术鉴定家误认为是伦勃朗。19世纪晚期是欧洲伦勃朗仿作的生产高峰期。底特律的那幅赝品应该就是这一时期大量伦勃朗仿作中的一幅。

伦勃朗留下的油画作品曾被统计有600幅,而现在去除大量的仿作后,估计不到300幅。

2 画家的儿子提图斯


图7:伦勃朗,《趴在桌上的提图斯》,1655年,布面油画,77 x 63 cm, 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带有伦勃朗签名和日期

提图斯·凡·莱因(Titus van Rijn, 1641-1668),伦勃朗(1606-1669)唯一的儿子,是后世画家竞相模仿伦勃朗画作的被描绘者。在19世纪的伦勃朗造神运动中,伦勃朗的生平被放大。提图斯是伦勃朗与第一任合法妻子留下的唯一男性子嗣。伦勃朗的妻子来自显赫的律师家庭,是伦勃朗的经济依靠,在妻子早逝后,提图斯便成了其妻子家族遗产的继承人。因此提图斯不仅是伦勃朗的血脉继承人,也是伦勃朗的经济支柱。伦勃朗之后与提图斯的奶娘有染,但提图斯外公家为了确定提图斯是唯一的合法家族继承人,迫使伦勃朗与他的情人并不能合法完婚。体弱多病的提图斯(图7)后来把伦勃朗列为遗产继承人。在伦勃朗破产后,提图斯与伦勃朗的情人成立公司,而伦勃朗则是他们两人的雇员。提图斯在伦勃朗的生命中有着复杂和多重的身份,伦勃朗笔下的儿子总是带着一种特有的忧郁(图8)。这种特殊的情感,也许深深吸引着后世画家竞相模仿。


图8:伦勃朗,《提图斯肖像》,约1656年,蚀刻版画,9.9 x 7 cm,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图9: 伦勃朗画风,《伦勃朗之子提图斯》,约17世纪或更晚,布面油画,79.1 x 59.1 cm,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提图斯存世画像很多,光底特律艺术馆就拥有不止一幅传为伦勃朗所画的提图斯。另外,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9)、加州诺顿·西门博物馆(Norton Simon Museum)、伦敦华莱士典藏馆(The Wallace Collection)、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Rijksmuseum)、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Museum Boijmans van Beuningen)、巴黎卢浮宫(图10)、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图11)都收藏着提图斯的油画肖像。其中只有华莱士典藏馆的可以被毫无异义地认为是伦勃朗的原作(图12),其他的提图斯画像至今也无法完全确认是否为伦勃朗本人所绘。


图10: 伦勃朗或其工作室,《提图斯•凡•莱因画像》,约1662年,布面油画,72 x 56 cm,法国卢浮宫


图11:伦勃朗,《提图斯,画家之子,读书像》,约1656-1657,布面油画,71.5 x 64.5cm, 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图12: 伦勃朗,《提图斯,画家之子》,约1657年,布面油画,68.5 x 57.3cm, 带有伦勃朗签名,伦敦华莱士典藏馆

3 天价《男孩像》


图13: 伦勃朗,《男孩像》,1655-1660,布面油画,64.8 x 55.9cm,加州诺顿•西门博物馆

诺顿·西门收藏的提图斯画像(图13)曾引发艺术头条新闻,使得提图斯成为当时的话题人物。1957年这幅画作的估价为33万5千美金,而到了1963年,这幅画的估价已经涨到了154万美金。美国财阀诺顿·西门(1907-1993)自1957年起就开始密切关注这幅画作了,但他认为估价过高,再三犹豫,结果画价竟然直线上升。1963年时,伦敦的画商打算私底下以140万美金的价格转卖给他,结果同样因为价格问题,没有谈拢。1965年,英国即将出台新的高资产税收政策,为了避税,画商把画作送到佳士得公开拍卖,估价为150万美金。此时诺顿·西门终于下定决心把这幅神往许久的画作收入囊中。在拍卖场中,这幅作品被一再竞标,价格飙升至210万美金。诺顿·西门与拍卖师彼得·钱斯(Peter Chance)在之前有过沟通,定下规矩:如果西门一直坐着,那么就表示他还在竞标,如果他站了起来,则说明他放弃竞标。结果当另一竞标者把价格抬至210万美金的时候,西门坐在位子上,却没有举牌竞标,钱斯被搞糊涂了,不知道西门是否会还继续加价。接着,钱斯一锤定音,把画作拍给了别人。这是,西门一跃而起,怒目圆睁,向钱斯抗议,这让钱斯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起来不是放弃竞标了吗?


图14: 诺顿•西门在1965年3月19日伦敦佳士得拍卖会现场对拍卖师提出抗议

一时间,拍卖现场一片哗然,新闻记者闻风而动(图14)。佳士得领导在短时间商量后决定,竞标再开,结果西门以220万美金的价格购入了伦勃朗的画作。这是截止当时史上第二贵的艺术作品交易价格。


图15: 伦勃朗,《提图斯扮装修道士像》,1660,布面油画,79.5 x 67.7 cm, 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这幅画中的人物究竟是不是提图斯,现在也只不过是一种猜测。虽然提图斯的画像众多,人物表情总是那么多愁善感(图15),而西门收藏的那幅男孩像的五官神奇都与提图斯接近,于是就被假定为提图斯的肖像。由于这幅作品本来就是伦勃朗新闻的一大焦点,在并无疑议出现之前,业界对画中主人公的身份采取了默许的态度。

即便如此,伦勃朗的遗产和提图斯系列画像的真伪将始终是艺术史的一大议题,也许有一天,人们会发现《男孩像》和《金盔男子像》一样,不过是与伦勃朗画风接近的匿名画家所画,但其艺术价值和影响力也许并不会由于画家身份的存疑而受到质疑。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相关文章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京网文[2011]0252-085号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资讯|观点|视频|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