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张洹
继佩斯画廊在位于瑞士楚茨的项目空间Chesa Büsin推出的首个展览“Carte Blanche”圆满收官后,2014年7月14日,张洹大型回顾展在该空间隆重登场,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此前,伦敦佩斯画廊也刚刚在伯灵顿花园6号为其举办了名为“春天的罂粟地”(Spring Poppy Fields)的新作展。
张洹是当今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先锋当代艺术家之一。纵观艺术家二十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此次展览将着力展现张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呈现其在行为、影像、摄影、纸上作品、绘画、雕塑以及装置艺术中游刃有余的创作力。
本次回顾展围绕着贯穿张洹作品中的对于佛教、存在主义以及人体有限性等主题展开,其中包括艺术家在过去20年中(1994年至2014年)分别在北京、纽约、上海等地居住和创作的作品。张洹表示,“我将对中国的印象和地区文化相结合,正如现在流行的说法‘全球在地化’那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断迁徙,在每一个新的地方,你都会带入新的东西。”
张洹作品《12㎡》
人体的表现力和自我描绘是张洹90年代在北京行为艺术的核心。本次展览中就展出了他著名的行为作品照片《12㎡》(12 Square Meters,1994):受20世纪60年代行为艺术家的启发,张洹将自己的裸体置于极端环境中。当时的他居住在北京“东村”,这里环境恶劣,艺术家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潮湿肮脏的公厕中静坐一小时,以期挑战人类身体的忍受力和持久性。静坐期间,张洹将整个身体涂满蜂蜜和鱼酱,蜂拥的苍蝇贪婪地爬满他的身体。正如他的其他行为作品一样,《12㎡》展示出艺术家对于切身体验的着迷,这种经历帮助他揭示人类本性的真实。
张洹作品《1/2》
除此之外,张洹作品《1/2》(1998)的照片也将与观众见面。该作品受伦勃朗的《被屠宰的牛》( The Slaughtered Ox,1638)和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对肉的系列描绘的启发,张洹将身体与动物骨架及中国书法并置,从而把东西方传统连接起来。 在第一件作品中,他裸体站立,将动物尸骨套在身上,让人联想到中国古代战士的护甲;第二件作品中,艺术家全身写满中国书法。这些元素展示了人性的矛盾——文明、理性的一面以及原始、兽性的一面。由此,张洹的身体成为了一种媒介,承载并展现着这种二元概念。
张洹作品
2005年,张洹从纽约搬到上海。他有意摒弃原来极具挑衅性并令其成名的行为作品,转而成立了工作室专注绘画及雕塑艺术。他从中国古老传统中找寻灵感,并被众多佛教信徒虔心祈福、烧香所震撼。张洹定期前往上海龙华寺,很快,香灰成为其绘画及雕塑作品的哲学素材,最终创作成了《香灰》(Ash)系列作品。同时,他尝试将佛教的图像标志以及死亡仪式等符号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融合佛教的哲学思考,将贪念、愤怒、愚昧、傲慢和色欲所建构起的人类情绪与涅槃的境界收入自己的作品中加工呈现。
据悉,伦敦佩斯画廊刚刚在4月25日至5月31日为其举办了名为“春天的罂粟地”(Spring Poppy Fields)的新作展,此次回顾展中也有该系列作品展出。(摘自Artdaily,编译/付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