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海外

全球首个瑜伽艺术大展登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4-02-25 11:26:58 | 文章来源: 艺术新闻中文版

 
        全球有数以万计的人练习瑜伽以修炼身心及增强体质,但除了高级修习者之外,很少有人了解瑜伽深奥的哲学基础,它在多种宗教传统中的意义,以及历史上瑜伽练习者所扮演的极其多元的社会角色。世界上首个以瑜伽为主题的大型巡回艺术展“瑜伽:变换的艺术”(Yoga: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于本周来到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以130余件稀世珍品于3个单元讲述瑜伽2500年的发展历程。
        I 瑜伽之路——瑜伽的起源与发展
        在公元前5世纪至2世纪间,流浪的印度教、佛教及耆那教苦行僧们为寻求内心的平静发明了一种调控身体及呼吸的方法,这就是最原始的瑜伽。瑜伽认为人的肉身既是悟道的必要载体,也需要被超越。到了公元7世纪,瑜伽在理论层面和操作体系上都已臻完备。
        展览的第一个空间奥泽尔厅揭示了艺术家们如何以视觉形式呈现瑜伽的理论基础。瑜伽的本质是对身心的双重控制,包括冥想、姿势、以及苦行。苦行即是对身外之物的拒绝。传统的苦行形式包括禁食、禁欲以及让躯体长时间维持高难度的动作。相关展品包括一件精美绝伦的空腹佛牙雕和一尊腿上缠着瑜伽带打坐的纳拉辛哈铜像——纳拉辛哈是印度教神毗湿奴半人半师的化身。
        此外,本单元还介绍了早期瑜伽对人体的认识。一幅19世纪的手稿以生动的色彩标示了人体各处气穴的所在。在另一幅小而精致的图画中,毗湿奴以千头千手的形象出现,而这也是它最崇高的形态。另有一尊罕见的石雕刻画了长有四个手臂的瑜伽师,以显示其神圣的地位,他们均来自一间南印度神庙,创作于10至11世纪前后。
        II 关于瑜伽的想象——西方和印度各自对待瑜伽的态度,瑜伽和权利之间的关联,以及地点对于瑜伽练习的重要性。
        汉布莱希特厅展示了东西方人们对瑜伽的想象。并非所有瑜伽师都被描绘成内心平静的修习者。早在公元前200至400年,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有关于瑜伽师的记载。瑜伽修行者在早期的照片、书本和电影中时而被描绘成心如止水的大师,时而又是狡诈的骗子。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宗教传统对女性瑜伽师的认知和表现都大相径庭。一幅17世纪的绘画《女瑜伽师》将一位女性瑜伽修习者置身于修习者的中心,周遭是延绵起伏的山峦。在古印度人眼中,女瑜伽师具有超自然的能力,甚至能够帮助君主赢得战争的胜利。
        西方自17世纪至20世纪对瑜伽的想象也同样得到展示。那时有关瑜伽练习者的图像在西方社会大规模传播。欧洲人尤其热衷于记载瑜伽练习者们貌似痛苦的体验。伯纳德·皮卡(Bernard Picart)的版画作品就表现了庙宇外将身体坳出各种惊人造型的瑜伽师们。
        电影和照片持续将瑜伽练习者的典型形象灌输给西方观众。托马斯·爱迪生关于一个印度瑜伽师魔术表演的影片《印度苦行僧》将所谓“东方神秘主义”的风潮引入了电影界。到1941年电影《失去神力的瑜伽师》摄制时,无所不能的瑜伽师的形象早已是一个文化符号为美国大众所知。
        III 现代转型——瑜伽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间的复兴,以及瑜伽的现代转型。
        到了19世纪,瑜伽不再被视为秘密的宗教仪式,而是全民皆可参与的健身活动。1896年瑜伽教师斯瓦米·维韦卡南达(Swami Vivekananda,1863-1902)出版的《胜王瑜伽》(Raja Yoga)奠定了现代瑜伽的基础。他将瑜伽塑造为一个具参与性和科学性的精神体系。记录维韦卡南达在1893年的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把这些理念带给美国观众的相关照片也会被展出。
        另外,最后一个展览空间李氏展厅也揭示了瑜伽的逐渐流行与人们对瑜伽体位重要性的认识密不可分。到了20世纪初,图像的大规模传播让人们对瑜伽的各种姿势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展览的最后部分呈现了当代文化中瑜伽与养身之道的关联。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