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纽约时报》对曼谷越来越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做了非常精彩的分析,其中大批移居海外的人参与到市场中来,对于市场繁荣贡献很大。
上世纪70年代,一批泰国人和一些移居海外的人创立了“Bhirasri现代艺术学院”,其中的藏品均由泰国人及海外侨民进行捐赠。在女主席去世之后,学院于1988年关闭,其中馆藏的艺术品目前均保存在仓库中。
学院现任院长查维察·普罗玛(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坦言,正是Bhirasri现代艺术学院的关闭才促使政府开始创立曼谷艺术文化中心。
曾在芝加哥艺术学院进修艺术管理学的Gaweewong表示:“Bhirasri现代艺术学院开启了曼谷当地及海外人士为后代打造基础艺术环境的重要一步。”
到了80年代,奥地利人Alfred Pawlin经营的Visual Dhamma画廊成为第一家代理泰国本土艺术家及海外艺术家的海外画廊。
自90年代中期开始,曼谷的商业画廊环境开始如雨后春笋。2012年11月,在泰国出生、拥有印度英侨和德国血统的艺术品藏家Rene Feddersen在曼谷开办338 Oida画廊,其代理的泰国艺术家包括Mit Jai Inn和Chitti Kasemkitvatana,还有诸如Achim Kubinski和Dennis Balk这样的海外艺术家。
Feddersen说:“现在全球艺术界越来越关注像泰国和马来西亚这样的地方,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从收藏转向画廊业的原因,因为我觉得,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商机。”(张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