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到柏林博物馆看文艺复兴面孔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11-21 10:16:10 | 文章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达·芬奇的《抱白貂的少妇》

多米尼克·吉兰达约的《老人和他的孙子》

两德统一后,首都柏林逐渐发展成为活跃的国际艺术中心。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西方艺术的中心是美国纽约,80-90年代西方艺术中心是法国,那么21世纪的柏林已逐渐承担起全球艺术文化中心的功能。今年8月底柏林博德博物馆举办的《文艺复兴面孔——意大利肖像艺术杰作展》正式开幕。喜欢艺术的德国人为之疯狂,他们以目睹珍品原作为最大精神享受。开展以来,博物馆前天天排着长龙,参观者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购票入馆。作为采访记者,我们也要在细雨中等一个多小时才拿到入场券。

《文艺复兴面孔——意大利肖像艺术杰作展》在柏林博物馆岛上的博德博物馆内举行。著名的柏林博物馆岛199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博物馆岛还被称为“普鲁士的雅典山”,岛上有四座博物馆,它们形态各异,却又和谐统一。柏林人说,不去博物馆岛,就等于没有来过柏林。博德博物馆三面被施普雷河环抱,新巴洛克风格与奇特的圆顶结构打破了博物馆岛上其他建筑确立的古典传统。强悍的圆顶和宏伟的入口大厅宛如横跨在施普雷河上的一条大船。

《文艺复兴面孔》共展出150多件精美的绘画、雕刻、像章等作品,荟萃了来自伦敦国家美术馆、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和法国卢浮宫等50多个博物馆的精品,全面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繁盛的艺术创作成就。展览分三个部分,首先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佛罗伦萨的画派。在文艺复兴时期,集聚在佛罗伦萨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乔托、莫迪利亚尼等最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雕塑和绘画作品。人物肖像绘画在15世纪前还没有成为欧洲艺术家的主题。到15世纪初,肖像绘画的内容大多围绕王室、贵族及历史传说人物。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一场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封建思想意识和基督教神学的思想解放运动悄然兴起,这就是最初的文艺复兴时期。这个运动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中心,逐渐遍及全欧洲。美的追求和爱的觉醒几乎是这个时期绘画的主题。体态优美的女人、和蔼可亲的母亲和父亲的形象,取代了传统的神圣、庄严的偶像。展览中突出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画家中的杰出人物弗拉·菲利波·利比(Fra Filippo Lippi,1406-1469)的作品。令人驻足的是多米尼克·吉兰达约的《老人和他的孙子》,艺术家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重病中的祖父,他那病变的特征,给人明显的沉痛和压抑感,那注视孩子并留恋人生的目光,以及小孩看着祖父的稚气神态和其蓬勃的生命力,都给人一种视觉的震撼。

第二部分的主题是世俗君主、贵族、军人、富商、学者等各色人物的肖像。随着文艺复兴人文思潮的兴起和推广,倡导对人的尊重,人的价值得到肯定,描绘世俗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的肖像画随之出现。伴随工业化以后商人阶层的出现,描绘商人的肖像画占了较大的比重。这部分展品除了肖像画外,还有大量头像雕塑和像章。像章是15世纪出现的另一种类型的肖像。在文艺复兴时代之前,像章主要是为神、英雄和帝王而做,普通人为自己制作像章这本身就颇有深意。这些像章也表达了人们对于艺术和自身的新观念及提高社会和文化地位的愿望。这里还展出了其他文艺复兴大师,如多纳泰罗、布鲁内莱斯基、波提切利、皮萨内洛、韦罗基奥、曼特尼亚、贝尼尼和安托内洛等人的作品。

第三部分是威尼斯画派的作品。威尼斯是个完全不同于佛罗伦萨的都市,它是商业和贸易的中心,是资产者云集的市场,这里的人们天生具有欢乐明快的气质,以奢侈挥霍而闻名,威尼斯的妇女更以酷爱修饰和自由无拘束的性格为荣。这里的一切,为绘画提供了阳光灿烂的、充满欢乐自信的、色彩艳丽的环境。在这里我们从贵妇人肖像中看到了无限丰富艳丽的色彩变化,人物的服装、头上和颈上的首饰、华丽的衣料等细节都非常清晰地体现在画面中。这一时期的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鼎盛阶段。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主宰画坛。特别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它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而此次展出的是达·芬奇的另一幅人们很少能看到的真品《抱白貂的少妇》,这幅名画的所有者是波兰的恰尔托雷斯基家族。所有者担心此画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最初并不同意拿到柏林展出,而且波兰方面决定,此次展览后《抱白貂的少妇》将在10年内不会离开家门半步。画中抱白貂的女人是米兰莫罗公爵的情人加勒兰妮,拥有非凡的美貌,她的脸庞秀雅细腻,眼睛聪慧灵动,抱着白貂的双手修长柔软。据说,加勒兰妮是一位才女,她精通拉丁语、会写诗还能与学者讨论哲学问题。她的怀里为什么要抱着一只不寻常的白貂,至今还是个谜。艺术界有人认为,这幅作品其实不太像达·芬奇平常的风格,一定是因为达·芬奇为迎合新主人的口味而画。

观众们长时间站在那些肖像画前凝视。不少观众参观完展览后,仍不愿意离去,他们涌到博物馆的咖啡馆里继续着对肖像画的评论。博物馆前从7点到18点始终排着长队。

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