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阳光下的罗马首都博物馆参观后启示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1-05-29 11:23:19 |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几百年前的神殿成了博物馆的地下展示空间。

几百年前的神殿成了博物馆的地下展示空间

石雕残件脚来自古罗马时期。 

石雕残件脚来自古罗马时期

这条小路称之为“石脚之路”。

 这条小路称之为“石脚之路”

朱国荣 文并摄

罗马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真正的古城,它不仅记载在历史的史册上,而且也活在今天的生活中。近日,我重游十年前到过的罗马,一位意大利朋友大伟问我想看什么,我说想去看一个陈列着石雕的人头像和一些断手残脚的博物馆,因为我曾经在图片中看到过这个博物馆,阳光下,那些白色的大理石雕刻残件一直给我有某种震撼的感觉。

[ 难以忘怀的石雕残件 ]

大伟真把我带到了这个博物馆,原来它叫首都博物馆,坐落在坎皮多利奥山坡上,是现今罗马市政厅的所在地。当年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纹广场中耸立着古罗马皇帝马库斯·奥列里乌斯骑马像,广场两侧的新宫与保守宫就是我要去的首都博物馆。进入中庭,我一眼就看到了那些令我难以忘怀的石雕残件,而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广场中的那件青铜骑马像原作就收藏在这个博物馆里。为了展示这件完成于公元170年的青铜雕像,博物馆专门为它搭建了一个有着透明顶棚的宽敞展厅,在它的周围众星拱月般地陈列着古罗马时期的石雕人像。首都博物馆的收藏从古埃及雕刻直至18世纪的欧洲绘画,不乏精品佳作。从博物馆二楼的柱廊可以看到山坡下的一片废墟,这里原是古罗马的市集,但见凯旋门、神殿、元老院等建筑物的残垣断壁在芳草的映衬下显得更为古老、凄美,却又充盈着勃勃生机。博物馆将地下部分也开辟为展示厅,观众置身于几百年前的神殿地下空间欣赏出土于此的古代雕刻想必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首都博物馆将馆内与馆外、地上与地下融合在一起的展示设计,不但延伸了视觉空间,也提升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

[ 艺术复制无需再创新 ]

参观后再回过头来看广场上的那件青铜骑马像,除了在整体色彩处理上与原作有些不同外,复制品基本上保持了原作的神韵。将城市中的古代雕塑原件收藏进博物馆是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在原址以雕塑复制品作替代,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保护,因为这么做保持了古代城市的面貌。这种做法在国际上是比较流行的。如果复制品做得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对城市历史面貌的还原效果就会更好。不过在艺术复制工作上并不需要创新,更不必“提高”,这是对历史、对艺术的尊重。这与我们有些城市热衷于制造假古迹、假景观的做法完全是两回事。

[ “石脚”折射出文化之路 ]

出了博物馆,穿行于古老的小巷之中,忽然在小路与小巷交叉的路口看到一只石雕的大脚,从这只脚的尺寸上可以估算这尊石雕像应该有十来米高。它是何方神仙?又因何仅剩了一只脚?也许已经没有人知道了。不过大伟告诉我,在很久很久以前,当地人就把这条小路称之为“石脚之路”了,也算是对这件遗留的古代石雕艺术品残件的一种尊重。它使我想到,整座罗马城不就是一个大博物馆吗,哪些东西要放进小博物馆中,哪些东西可以留在大博物馆里,折射出的是意大利人对城市文化保护的思路和策略。

(本文作者为艺术评论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