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日本奈良盆地东南部、樱井市东南外山的茶臼山古坟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前方后圆坟。古坟的前方部朝南,坟丘筑成三级台状,南北总长200米,后圆部直径110米、高24米,属于国家级遗址。该古坟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其在古坟时代前期(公元3世纪后半~4世纪)的大型前方后圆坟中,作为埋葬设施的竖穴式石室保存完好,并且木棺也保存下来了一部分。
1949年(昭和24年),由于该古坟被盗而进行了首次发掘。在60年后的2009年(平成21年),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古坟的埋葬设施以及对木棺进行科学保护,在征得改变国家级遗址现状的许可后,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对位于古坟后圆部的埋葬设施进行了第二次发掘。
发掘分两步进行,先是在1~3月开挖探沟进行准备性发掘,然后自8月开始正式发掘,到10月底发掘结束,在10月29~31日举行了现场说明会,报纸、电视等媒体做了广泛的报道。
日本的古坟(指古坟时代带有坟丘的墓葬)与中国古代传统的坟丘墓在构造上有着显著差别,中国的坟丘墓是在地下挖掘墓坑进行埋葬,然后堆土形成坟丘,而日本的古坟则是先堆筑坟丘(或者利用丘陵、山梁修成坟丘),再在坟丘顶部下挖墓坑进行埋葬,一般前方后圆坟的埋葬设施多在后圆部(除前方后圆坟外,古坟时代还有前方后方坟、圆坟和方坟等几种基本坟形)。
樱井茶臼山古坟是利用鸟见山北侧山麓的一条山梁修造而成,墓坑也是挖在自然的山体上。墓坑长方形,南北约11米,东西约4.8米,深约2.9米。墓坑南边的西半部为当时开挖墓坑、运送石材和木棺的通道,通向前方部。在墓坑内用薄石片一层层垒成竖穴式石室,石材均涂以水印朱,石室内南北长6.75米,其中北端宽1.27、高约1.6米。石室底部铺有二、三层石板,略呈南北向浅沟状,其上堆土形成棺床,木棺即安放于棺床上。木棺由于腐朽,加之曾遭盗掘破坏,已失原形,现仅存棺身的底部,长4.89米,宽0.75米,最厚0.27米。石室顶部用12块涂满水银朱的长条石封盖,其中最大的一块估计重约1.5吨。在封顶石外还用掺有印度红的红色粘土全面覆盖。
墓坑被回填后,在墓坑之上堆土形成比周围高出不到1米的方形土坛,其规模南北11.7米,东西9.2米。土坛之上用石板和砾石加以装饰,近边缘部埋置一周底部钻孔的二重口缘壶(埴轮的祖形)。从发现的一些炭粒推测,当时在方形坛上曾举行过使用火的某种仪式。另外,在方形坛的外围还挖有一周宽、深各约1.4米的沟,其内埋入直径约0.3米的圆木构成围墙,将方形坛包围起来,其作用是为了保护墓室和方形坛。圆木围墙的外周南北13.8米,东西11.3米。
由于曾被盗掘,随葬物品的数量和原始位置已不清楚,从石室内仅出土了玉杖等玉制品以及铁质、青铜质武器、铜镜残片等。
日本的古坟在坟丘外一般带有一周环壕,坟丘表面多用河卵石贴葺,看上去就像一座石山。茶臼山古坟可能也有环壕和葺石。
这次发掘究明了墓室的构造和方形坛的形制,发掘后还将木棺取出,运往室内进行保护处理。
茶臼山古坟所在的樱井一带是日本古代大和政权的中心地域,这里有著名的緾向遗址和包括最初的箸墓古坟在内的多座大型前方后圆坟,在日本古代国家形成的古坟时代前期的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这次对樱井茶臼山古坟的发掘,是利用现有技术对以前曾经发掘过的古坟进行的再次发掘,由于技术的进步,加之相关研究的深入,第二次发掘在第一次发掘的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并且还将木棺取出进行科学保护,这些方面都为我们今后的考古发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