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生命的抽象 哈同的艺术与生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4-10 20:51:4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吴燕武

战争总是给人带来创伤和痛苦,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身处欧洲的艺术家们对这一事件有着体验性的认识。痛苦的绝望、道德和精神危机等等主题,在艺术中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对于这些艺术家而言,二战不但使他们在精神上转型,在艺术风格、专业技艺上似乎也转型了。

战后法国抽象艺术的出现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开始相一致。尽管相隔大洋彼岸,法国与美国的抽象艺术有着各自独立的风格,如果不关乎形式,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内在追求,并且反对几何抽象。这创造了一种自动艺术(spontaneous art),引导情绪和直觉的直接表现,而非理性的布局与经营画面。

汉斯·哈同(Hans Hartung,1904-1989)20世纪30年代逃离纳粹统治下的德国,经西班牙到法国巴黎定居,后主动参军上前线抗击纳粹德国,战争中负伤严重被迫截肢。战后经历一段时间的低沉后,与妻子筑巢于地中海岸进行创作,直至生命的尽头。

哈同的艺术风格与其人生经历密切联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二战之前,经历自由抽象绘画以及抽象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二战后,发展出了轻盈的书写结构风格,经常是用粗黑的砍斫的痕迹,辅以模糊不清的色彩清洗,再融进即兴的个人化的痕迹;上世纪60年代,绘画趋向清新,用各种工具达到机理完美的表现,光和阴影起到类似另一种明暗对比法的效果。


T1975-R46 81 × 139cm

丙烯颜料 伊索海尔卡纸

1   2   3   4   下一页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