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Tris Vonna-Michell的项目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3-18 16:57:42 | 文章来源: artforum

Tris Vonna-Michell、《Puzzlers》、2007-2008、综合媒介、装置现场、Capitain Petzel、柏林、2008。选自《莱比锡日历作品》2005-。

  这部技巧性的作品给艺术家本人和观众带来不同的意义和体验。《寻找肖邦》是个人化的,艺术家坦承自己是肖邦的仰慕者,深受他的表达方式以及他将身体作为工具的影响,而对于观众而言,作品的巴洛克式修饰偏离了中心,妨碍了他们领略到其中潜藏的艺术家追随艺术家的含义。更甚的是,这部作品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短了,额外的枝节随着Vonna-Michell找寻故事的枝干时而被省掉了,结果故事就变得日益残缺晦涩了。这部作品逐渐变成了一种询问,询问我们如何能或不能运用我们所碰到的事实概略去探索世界。这样,Vonna-Michell的项目将设计文献的诗意性的一系列近期艺术和其包含历史事实的可能性相交错在一起。他的作品实际表示了有意义与无意义之间的一种相互倚靠。以表演性讲话和物质片断的收集为途径,意义被不断地构建,破坏,再构建。通过具有挑逗性的(对观众而言)叙述,去追寻某种真相,Vonna-Michell表示,追寻本身很可能变成一种对自身的自我沉溺。表演所用的煮蛋计时器,最开始只是独白的道具而已,结果后来变成了Vonna-Michell所有表演中的一个标志。它表现了艺术家对时间和偶然性的关注,以及他对主观的概念性前提的倾心。

  事实上,Vonna-Michell的作品所提出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对于巧合偶然,我们究竟关注多少。Hahn/Huhn的讲述,人们可以感觉到,这是以实况转播播音员的快速语速进行叙述的,涉及的是德国的历史,所有这一切与题目《公鸡/母鸡》连在了一起,一个电话,用艺术家的话来讲,就是“讲述了二战后柏林的很多历史插曲”,正是这个联想的叙述的开始,穿插了对柏林安哈尔特地下的秘密地道的讲述;里面也提到了Reinhold Hahn的纪念碑,他是东德一名二十岁的边界守卫兵,当时为了帮助自己的家人逃离东德,而被一个西德人开枪打死;Vonna-Michell通过Google查找,确定这个人的名字叫Reinhold Huhn;然后讲述的是到法兰克福的一场旅行,在史泰德艺术学校学习期间,每天经过以核分裂的先驱者Otto-Hahn命名的大楼;这个项目在偶然巧合的基础上重新开始,返回柏林时,发现Reinhold Huhn-Straße的名字已经改了…

Vonna-Michell写到Hahn/Huhn的同音字重叠,表示“他希望他们都能在我自己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这表示,世界的历史也可以转移到个人对自我认知的需要上来,反过来,个人的过去有可能对更大的领域进行解读。Vonna-Michell的作品中,大量的信息似乎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所以,他将那些偶然性的材料组合在一起进行叙述的这番努力,显得就有些轻巧了。但Vonna-Michell表明,自己生活中真的去过某个城市和某条街道;这里是有真实的成分的,作为一个历史性的、个人与公众相互交错在一起的文本羊皮书,它是具有可见性的,虽然具有多变的不可靠性。

Vonna-Michell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作品说出了历史甚至是个人经验精确表达的困难性,无论是通过演讲还是媒体,图片还是录音。(2008年,在为横滨三年展所作的作品《耗费的亮度》(2008)中,他对于小时候去过的日本的地方进行了回忆记录,这些转换成一系列的日本诗歌颂读,从公园的扬声器里传出来,往昔好像就出现在现场,人们可以从磁带中追寻它的踪迹)。他的坚持中还是蕴含着一片赤诚的真心的,他不停地回归到所创作的每一个重要的项目中,并将其重新风格化,这些做法表明,很多事情都是无意义的、人们对历史进行了抹杀,认识自身和诠释过去是具有不可能性的,而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他哀怨而狂热地传递着这种感受,我们从世界精密的纬线中所创造出来的意义,在任何更真实的故事缺席下,足以带领我们向前。

— 文/ Martin Herbert, 译/ 王丹华

— 文/ Martin Herbert, 译/ 王丹华— 文/ Martin Herbert, 译/ 王丹华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