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海外

德国当代架上绘画的代表——丹尼尔.李希特

艺术中国 | 时间: 2010-01-13 11:05:53 | 文章来源: mtime.com

 

 

 

 

八十年代的其他画家,如伊门道夫(Immendorff),阿尔伯特 • 厄伦德(Albert Oehlen),维尔纳 • 比特内尔(Werner Büttner),马丁• 基彭贝格(Martin Ki e erg)等等,这些画家在题材上也选择了那个时候的各种社会政治事件,但在形式上则喜欢他们认为现代的,从五十年代发展出来的平面美学表达方式。里希特与他们不同,他的作品不是冷嘲热讽的,而是用辛辣的玩笑吸引公众,表达他的态度,这个意义上说他也可被看作一名政治题材艺术家。

2006年创作的油画“革命的田园生活”(Revidyll 画3)(378x248cm), 题目取材于革命和田园生活。他从图片档案中选用了1924年El Li tzkys 为列宁演讲坛所作的著名设计(图4)和Alexander Rodtschenko 所摄的斯大林时代的跳水运动员(图5)。两者拼接在他的画面中,仍然运用怪诞的刺目的色彩,表达了追求自由的革命行为。在2001年的展览中,他甚至展示了报纸照片、滑稽画和杂志封面,他的画册也经常如此编排,显示他想法的出处。他将政治的陈词滥调当作共同立论基础,消解任何的单一性,致力于揭示矛盾性。为此,使用了所有创作手段和绘画语言:强烈的色彩,挖空心思的构图,效果显著的光感,易懂好记的故事。保持着对所得信息的疑问姿态,使政治历史美学化,使其进入大众视野,让悲哀的题材转变成美学的结果。

里希特并没有明确表达人们对他政治画家定位的反对态度,但他也说自己不渴望得到这个称谓,他认为将艺术作品分类,这只是评论家们惯常采用的手段。但是他说自己不是一个道德说教者,也不是一个“道德画家”。他自认和其他用政治做题材的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会有兴趣去描述正误,也不会以好坏善恶来判断社会和政治。他认为,对于一幅画的感受不应该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正如生活本身。传播真理,也不是绘画的任务。但他个人,倒是很愿意去传播人所共知的道理,当然,他希望人们不要去做那些在他画里看到的事情。

  丹尼尔 • 里希特与约纳塔 • 梅塞(Jonatha Me e)和内奥 • 劳赫(Neo Rauch)同属当代最抢手的德国画家。他认为这都是临时的,也许后天他们三人就会被另外三个人取代。有趣的是,德国绘画承载着历史意义,约纳塔 • 梅塞通过癫狂和调侃的形式,内奥 • 劳赫从梦和保守思想出发,里希特则从负面的历史画的废弃物着手,来表现这一历史性。在这“三驾马车”中,里希特认为自己是最少具有德国标签的画家。尽管他是公认被看好的德国艺术家,目前每幅平均40万欧元左右,在一次访谈中,里希特被问及他的作品与绘画市场定位时,他豪不掩饰的回答,他自己认为价格还应该高一点,因为艺术作品中的想法也应该是付费的。诙谐中颇有朋客无拘无束的风范。

  随着其作品价格的攀升,人们对里希特本人的兴趣也在提高。对此,他认为,有人不满足于只谈作品本身。17年来(东西的统一),艺术不仅仅是在小范围内被关注和利用,因此一些人需要制造艺术家的神化。这些都是市场营造艺术家本人形象的需要。在被问及是否感兴趣一些大的艺术拍卖展览的时候,里希特表示不愿意参观那些大的展览,但他也不怀疑在这些展览中蕴藏着创造性。也许艺术创作与制作昂贵的钟表和手工制鞋是一个道理,艺术市场不存在崩溃,它不会被钞票、信仰和大的社会运动所伤害。大量收购和持有艺术品的欧美的有产者也没有受到伤害,在市场的背后,不仅潜藏着消费者,还有对真理的追求。

   上一页   1   2  


 

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留言须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