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国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关注 > 观点

美院教育的关键是启发创作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12-17 13:01:39 | 文章来源: 中国文化报 美术周刊

文/展望

当代艺术作为教学内容对美院来说是很新鲜的,虽然外面的世界已经“当代”得如火如荼,但是对于考取美院的学生来说却很遥远,这主要是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考取美院的方式依然是传统的,你要想顺利考入美院,就必须按照考试标准来准备,而考试的内容仍然是写实艺术,因此,学生的关注点必然还是写实艺术以及写实艺术家,自然也就无暇顾及到更广大的社会了;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会上美术教育的资源还很缺乏,我们没有像样的博物馆进行美术史教育,也没有能够跟上时代的中学美术教育,即使是一般文科教育也是应试教育,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训练。

即使是进入美院一年级,也还是要从写实基础开始训练,在中国特殊文化的背景下,学美术的没有写实功夫说不过去。大概三年级,学生开始有创作课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样是无法创作的,于是才有了解当代创作的渴望。严格来讲,美院的教学体系中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创作的系统方法,一般老师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由创作,然后老师看几次就可以了,绝大部分知识是毕业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

自学固然是好事,也能锻炼学生的能力,但是这个学习的过程还是完成得越早越好,至少是早早启动,然后带着理想毕业。所以,美院教育的关键是启发创作。

我的基本观点是:大学所学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看作是基础,因此所有东西都要学。按照这个观点,不只基本功是基础,创作也是基础,既然是基础就需要训练,在这个前提下,学生可以放轻松,不要想着非要创造多么了不起的作品,可以专注于语言和表达的基础训练,这种学习在毕业以后的现实社会中是很难弥补的。不要指望学生在校期间创作出成熟大师的作品,而是要更强调创作方法和“建立好的标准”(巫鸿语)。美术学院本来就是训练的基地,我们的问题是:训练内容过分侧重于单项练习,如素描、雕塑、浮雕等,而对于实战模拟——创作、展览及社会活动,却缺少相应的重视,这方面的教师也非常缺少。

上述问题如果得到解决,我们面临的就将是如何进行创作训练的问题。我主张:说到哪里做到哪里,做到哪里必须说到哪里,只可以多做或多说一步,要让学生养成动手和阐述作品同步的习惯。

因为观念性的问题存在于思想中,离开作品的空谈很容易进入妄想的误区。用观念来做艺术,或用来引发艺术革命只是近几十年的事,如今它已经完成使命,进入教学阶段。

材料如同思想,也有其自身的逻辑。你必须掌握这一逻辑,就如同掌握思维的逻辑,毕竟,这才是当代艺术创作的基础。那么,如何运用好材料的逻辑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抛开两个因素:一个是审美的,一个是技术的。

当学生关心审美问题的时候,以他们的资历往往会以以往的审美经验为依据,因此不可能形成独创性的审美突破;而以技术为目的的试验,又会离思想、艺术太远,所以刻意让学生避开这两个比较容易的选项,进入以观念为导向的思维路径,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新发现的视觉美或找到能够表达新内容的材料和技术。

有些学生讨厌观念艺术是因为他认为艺术都有观念,何必再提观念?这是因为他没有区分已成历史经典的观念与还在试验的个人化的观念之间的区别。有些学生认为艺术家只做作品可以不用说话,问题是你不对别人说也会对自己说,因为人的思维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创作的过程不断地给我们提供一些阶段性的结论。因为一个结论就是下一个结论的台阶,但重要的是,得出这些结论所用的原材料是什么?是自己实践的经验还是引用别人的?过程是否符合逻辑?所用概念是否准确?在这些内容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这个结论才是有价值的。否则,看似正确的结论,实际很粗糙,这是因为推论的过程简单化了。我希望学生学会的就是如何获得有价值的结论这个过程。学会这个方法,才可以不断创作出有价值的作品。

 

注: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艺术中国”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艺术中国,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尚无评论

 

相关文章
· 回顾与展望
湖北雕塑艺术展在武汉举行
· 雕塑大师展望阐述作品创作涵义
· 展望·学院精神--09油画艺术展在京举行
· 展望谈中央美院毕业展:原创性才是根本
· 展望——石头记新篇
· 展望与高名潞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