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艺术 主流声音 您的位置: 首页>观点
 关键词推荐
 浏览中国网栏目

小画种与大展览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7-25 17:18:35 | 文章来源: 美术报

    在全国美展这样的综合性美术大展的历史中,除了像中国画、油画、雕塑这样的门类,能够保持长期的生命力外,各画种的更迭与交替伴随着各自受到的关注程度,似乎是在全国美展举办伊始,组织者所未曾预料到的。可以说,全国美展近60年来的发展史,更是一部画种演进史。

  翻翻过往全国美展的组织方式,就不难发现,在全国美展的发展前期,像年画、连环画、版画、宣传画(以下简称“年连版宣”)这四个画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是以各自独立的门类出现,就像今天的中国画展区、油画展区一样。而在今天,可能除了版画依然能有相对固定的组织与展出方式外,其他三个画种都已经相对模糊。“年连版宣”在全国美展中的展出形制,一定意义上则是反映了各画种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所得到的关注,以及从事人群的密集程度。在今年的年初,湖北省艺术馆举办了一场名为“造物与空间中国当代漆艺学术提名展”的展览,让我对漆画这一艺术形式产生了很大兴趣。漆画对很多人而言,是相对神秘的,在于它复杂的制作工艺,并且国内大多数美术院校都不曾设有专门的漆画学科。近两年来,中国美院的公共艺术学院开设了漆画专业,并邀请了唐明修等人担任教学,算是国内罕有的在艺术院校内开设漆画专业的专业性艺术院校,这是一个很难得的突破。

  漆画作为一门画种,是由传统漆器工艺脱胎而来的,在中国仅有数十年的发展时间,相对而言,是年轻的画种。漆画植入学院教学系统,确实不失为一项尝试与探索。

  前段时间由于工作关系,我到福建北部的几个县市出差。这一次的出差,给我感触很多,一方面看似平淡无奇的群艺馆、文化馆的日常工作背后,却同样蕴藏着美术界大大小小的事情。人们常说“一叶知秋”,在关注各省美协、画院与各地美术学院送展全国美展的同时,关注艺术生态中的局部,关注小地域内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动态,在我看来,也同样有意思。另一方面,福建的美术生态,与全国多数省份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强项。而这其中,漆画便是福建美术的“支柱产业”,第九届美展的漆画展区能够设在福建,就表明了福建漆画在全国拥有突出地位。数十年来,福建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漆画艺术家。而闽北之行,也让我面对面见到了很多漆画工作者和他们的作品。

  到达闽北的首站,我走访了南平市群艺馆。在馆长余明慧画室的墙上,是他新近创作的一批国画作品。我们便从这些国画作品开始了谈话内容。余明慧,1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的漆画班,擅长的画种是版画和漆画,他的作品曾先后入选过第八届全国版画展、第七届全国美展,尽管如此,但平时,特别是近几年来,他并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从事漆画的创作,相反,更多地却是从事中国画的创作。这其中的原因,便是因为漆画制作工艺上的特殊原因。

  漆画的制作原料主要依赖于生漆,在制作过程中,大部分人与生漆接触都会得过敏性皮炎,俗称“漆咬”,有人甚至一闻到大漆都会过敏。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对生漆过敏的人是不宜从事相关的漆画创作的,如果非做不可,只能是少量接触慢慢地脱敏。余馆长告诉我,他做漆画最难受和最尴尬的,也就是面临“漆咬”,皮肤肿胀,而且奇痒。

  今年的十一届全国美展,余明慧又与朋友一起,创作了一幅新的作品前去送展。十届全国美展的时候,他也参加了,并且多届的全国美展,他几乎都没有拉下过。我同他提起中国美院现在设有漆画专业,他说“知道”,并且告诉我“唐明修是一起的朋友”,以前都在一起创作漆画。并且余馆长也认为,漆画这一画种的创作,不应该仅仅捆绑在工艺上面,更多应当从艺术性上找路子。所以,除了一些重要的展览赛事外,余明慧跟福建国画家陈北辰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平时有空更多地是从更为便捷的国画创作中找寻灵感。

  后来经余馆长介绍,我又相继走访了建瓯与浦城两地。建瓯是南平下属的一个市,接待我的是建瓯市文化馆的馆长刘曙明。碰面的时候,刘馆长刚写生回来,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谈话也是从今年的全国美展开始,进而就谈到福建的漆画。刘馆长兴冲冲地拉我到隔壁的屋子,这里的墙上挂着一张他前些年创作的漆画作品。这张叫做《祝寿》的作品,曾经代表福建参加过与国外的艺术交流活动并展出。在浦城,我走访了浦城县文化馆的馆长吴卫东。吴卫东作为浦城县文化馆馆长,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收集、挖掘、整理浦城的民间剪纸,谈话期间,吴馆长拿了一本《浦城民间剪纸》的书给我看。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浦城地区剪纸的特色与一些优秀作品,同样是浦城人的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为书写了序。吴卫东也是福建漆画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员。他告诉我,今年的十一届全国美展因为组织浦城的剪纸活动,他没有抽出时间去参加,不过,吴馆长还是兴冲冲地打开文化馆仓库的门,给我看他2005年时送展十届全国美展时的漆画作品。这张作品是一张非常典型的漆画作品,材料除了生漆之外,还加入了金、银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很是生动。这张作品已经许久没有展示过了,被严严实实地包裹着,打开后,吴馆长蹲在地上一边小心地擦拭,一边向我介绍当时的创作情况与制作细节。他细致的神情,小心抚摩时的神态,对待这张作品,便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细心,让我大为感动。

  从2005年的第十届全国美展到今年的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间的五年时间,是全国基层美术工作者积极备战的五年。或许是作为一名记者,看过的展览太多,多少有些麻木的原因,在走访闽北期间,基层美术工作者对于全国美展的尊重,让我对全国美展有了从来没有过的崇高感。记得2005年十届全国美展举办的时候,杭州作为中国画的主展区,当时还在读书的我跟同学一起去看展,情绪也只是停留在了观看一次常规性展览那样的简单。

  闽北之行,也让我感受了一些非主流画种所面临的问题,还有这些门类的艺术家对待这些不算主流的画种的热情。或许,他们并不能像中国画、油画、雕塑的艺术家那样风光,但他们同样以极高的热情投身于艺术创作的这分真情,让我感动。

  很快十一届全国美展各展区的展示活动,也将相继与观众见面,我真心希望那些并不算是主流的画种,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美展期间,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认同。


汤志义 渔舟飘至


吴卫东 黄行成 家园


刘曙明 祝寿

 

打印文章    收 藏    欢迎访问艺术中国论坛 >>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

 

相关文章
· 当代艺术佳作低价流失 国家收藏常态化有多难?
· 画廊的画值不值得买?买断艺术家作品帮其找藏家
· 发展民营博物馆,立法很关键
· 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
· 艺术院校人才培养新课题